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文化研究 >> 浏览文章

安塞领跑陕北文化产业

2007/5/27 0:00:00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佚名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文化是品牌,文化更是生产力。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04———陕西香港经贸合作周期间,我省风格迥异的文化产业轰动港岛,风光旖旎的维多利亚港湾见证了来自三秦大地古老文化的神韵。港人评述,陕西文化产业厚积薄发,正在成长为一个能真正带来综合效益的巨人!
      陕西文化产业一个重要组成方面———陕北文化,则成为吸引海内外目光的招牌之一。在这片被誉为“风神捏就”的黄土高原上,陕北文
化以其特有的带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痕迹的结合体正在被外界所认识。
      2004年7月26日,古老的安塞县城,成群结对的国外游客从街头匆匆而过。据了解,他们是慕名来这里观光旅游的。实际上,近几年来,安塞一直着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等一些能够代表陕北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不断被整理挖掘出来,并创造出可观经济效益,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产业。
      黄土文化在安塞点石成金
      陕北黄土文化博大精深,而安塞正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雄浑悲壮的腰鼓曾经是安塞的别名词,早在宋代就有诗曰“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现在又被盛誉为“东方第一鼓”、“天下第一鼓”。
      1984年,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黄土地》给世界打开了了解安塞腰鼓的一个窗口,原始而又充满了生命的律动,从1990年起安塞腰鼓先后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庆45周年庆典、香港回归、国庆50周年庆典以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活动周等重大活动上都出尽风头,并先后参与了50余部中外影视剧的拍摄,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腰鼓艺术之乡”。
      安塞浓郁的黄土文化底蕴不光有腰鼓,还有剪纸、农民画和民歌。安塞剪纸乡土气息浓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粗放,曾先后在海外10多个国家展销,并有“地上文物”和“活化石”之称,被誉为“群芳之母、民族之魂”,1993年10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这里的农民画更是一绝,手法朴实、简单,被国外媒体描述成“东方毕加索之作”,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此外,安塞民歌也以其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泥土气息而成为一大特色。2004年安塞也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
      1998年,安塞县组建了延安地区第一家县级民间艺术团,2004年春节期间,以安塞民间艺术表演为主体的演出团分别赴泰国参加中国政府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活动和新西兰参加奥克兰亚州艺术节。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推新人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西部歌手器乐舞蹈大赛中,安塞县代表团的11名参赛歌手全部进入复赛,6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中三名歌手分别获青年民族业余唱法金、银、铜奖,总成绩名列陕西省第一。
      “陕西文化在陕北,陕北文化在安塞”,安塞已成为了解陕北文化的一扇窗口。
      出奇制胜安塞文化产业赶个早集
      如何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并转化为经济优势,安塞正在探讨着这一新路子。
      2002年12月,安塞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正式纳入县域经济建设范围,并提出“铸文化品牌、建经济强县”的口号。
      安塞首先针对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累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先后投入175万元,新建了民间艺术团排练厅、扩建文化文物馆艺术展厅、投资180多万元建成了两个综合性文化中心,并投资52万元成立了陕北第一家县级民间艺术团。
      同时,为抢救几近失传的民俗文化,2003年,安塞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共发现各类艺术人员3.4万人,为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配制提供依据。在摸清底子的同时,逐步兴建一批民间艺术村,通过“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发展、创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乡一品,一乡一艺”活动。并重视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先后编辑出版了《安塞剪纸》、《安塞剪纸艺术》、《安塞腰鼓》等书籍,保证了文化的传承。
      加大对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近几年来,安塞先后培养出白凤莲、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樊小梅等一大批民间艺术人才,有12位民间艺人先后被授予民间美术大师称号,一些创作成绩突出的民间作者及作品先后应邀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以及美、奥、法等十几个国家地区献艺表演和展销。
      依托优势,发展产业。安塞充分利用陕北黄土风情旅游这一旅游特点,搞好与“圣地”游的衔接,配置旅游热线。近年来,民歌大王贺玉堂,腰鼓老人高向成,剪纸能手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办起“民间艺术之家”黄土风情旅游点,形成了以文化馆展厅为窗口,民间知名艺人为支柱,民间艺术团队为骨干,群众表演为主体的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快了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安塞着力打造以腰鼓为“龙头”,农民画、剪纸、民歌为补充的地方特色艺术产业品牌。2003年,将“安塞腰鼓”成功注册。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腰鼓为龙头,剪纸、农民画、民歌为两翼”的文化经济体系。
      加大市场化运作。现在,安塞一改过去的文化节全由政府埋单的弊端,而转向市场化运作,目前参与该县文化产业的演出公司就有10家,双方互惠互利,从而形成一个双赢局面。2004年春节,一家文化公司策划承办的“陕北过大年腰鼓摄影大赛”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诸多社会知名人士,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对于艺术人才,安塞创造性的采取了“工资靠财政、福利靠创收、水平靠管理、人才靠培养”等“八靠”政策,从政策上保证了艺术人才能够安心工作,挖掘民间文化。
      此外,安塞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当地文化旅游产业。据了解,目前已有4——5家外来客商看好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与有关部门商谈合作开发事宜。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走出黄土地的安塞民间艺术
下一篇:对陕北农村文化发展的一点思考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