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文化研究 >> 浏览文章

《从民歌到电影》---王克文

2016/10/28 0:23:43 来源:陕北网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由延安市文广局主持拍摄的微电影《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面世一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好评连连,已经先后二十次获得国内、国际奖励,最近《东方红》又入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这是延安文化史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可喜可贺!作为这两部微电影的独立编剧,许多人问我:你是怎么把陕北民歌搬上银幕的呢?

东方红

 

    众所周知,陕北民歌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亮丽的艺术瑰宝,是陕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弘扬陕北文化,经过延安的文化工作者们不懈努力,已经有大大小小数百部以陕北文化、陕北民间艺术为表现主体的作品问世,其中包括舞台作品和影视作品在内。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艺术形式弘扬陕北文化,使之更上一层楼呢?感谢延安市文广局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用微电影的手法表现陕北民歌背后的故事。陕北民歌产生于真实生活和真实感情,情动于衷,缘事而发,几乎每首民歌的产生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把这些故事作为题材,拍成微电影,不能不说是个艺术亮点。如果我们能够创作拍摄出五十部、一百部这样的微电影公诸于世,这一个一个的亮点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艺术阵容,创造出延安文化中的一种辉煌。

    《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是一首安塞民歌,作者是安塞化子坪杨家园子村一位名叫佘步英的老人。她16岁嫁到这里,17岁时,男人在陕北闹红斗争中不幸牺牲,从此她就守了寡。生活中的坎坎坷坷,使她每每想起自己的丈夫,心里想,口里念,久而久之就有一首歌从她的心底流了出来:“阳洼上的糜子背洼上的谷,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

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

    佘步英是陕北劳动妇女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歌子虽然出自于真实人物故事,但只讲述到丈夫牺牲就停止了。仅仅靠这点司空见惯的事迹是构不成电影的,也不会感动观众。因此,我把丈夫的牺牲仅仅作为一个引子出现,而把主体故事放在了丈夫牺牲之后,虚构了媳妇为保护婆婆,隐瞒丈夫牺牲真相,婆婆久不见儿子,产生误会,媳妇受尽委屈,后婆婆知道真相后,为不拖累儿媳而自杀,媳妇为替丈夫晋孝而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从感情入手,从人性出发,使整个影片具有了感情冲击力,情节故事也有了延续性和生动性。

    《东方红》是最具有影响的陕北民歌,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要想用个微电影篇幅来完成《东方红》这样的大题材,实在不是件易事。歌词的作者李有源是陕北翻身农民的代表,《东方红》这首歌是陕北乃至全中国翻身农民真实感情的集中表达。现有资料所提供的有关李有源的事迹,只能算是他的一些生活片段,很难构成情节故事。这样一个人物,若写的太真实,不足以表现《东方红》歌子背后广大翻身农民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若写的太夸张,则人物失去真实感,更不可能打动观众。这就是说,微电影《东方红》的创作:既要把陕北人民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又要真实可信。因此,在原事迹的基础上,剧中增添了两个人物、一个情节:李有源的妻子腊腊和陕北地下党人、后来的县委书记老高。李有源和腊腊的关系从恋爱求婚受挫开始,这样使李有源这个人物有了生活的切身感;老高这个人物和狱中相救的情节是虚构的。这段故事和人物的设置,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传奇感,拓展了李有源的内心世界,为他后面《东方红》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感谢延安市文广剧为延安文化又添一彩,同时也感谢导演何志铭、作曲李兴驰等主创人员们的辛勤劳动和精诚合作!《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以及《兰花花》、《赶牲灵》的成功问世,为陕北民歌系列故事微电影开了个好头。愿这台戏一直唱下去,唱大,唱美,唱红咱们的延安文化!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试述陕北历史文化的民俗多元性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