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文化研究 >> 浏览文章

陕北地域文化中的宗教色彩

2007/5/29 0:00:00 来源:陕北之窗 作者:佚名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陕北地域文化中色彩最浓重的可以说是宗教文化,这是我们研究精神文化的一个切入点。陕北地区早期留传于世的神话,最早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的幻想,当这种幻想与巫术、植物灵性、牲灵灵性演变熔于一炉时,泛神信仰开始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需求,从人祖崇拜上升到了神圣化的偶像崇拜。巫师也从两个极端开始分化,文化高的向庙会最高组织者和宗教神职人员发展;没文化的向民间看病,跳大神,舞三山刀,敲羊皮鼓的行当发展。宗教分为多层次在陕北大地纵横交叉,向社会最广的范围流布,基本达到了村村入庙会、户户都信神的局面。明清以来,榆林城内外数上的大小庙、观、庵、阁就有近二百处。陕北两个地区有影响的大型庙会点就有一百多处。历史上每任总兵来榆上任,必建庙一座。刘厚基与红石峡雄山寺,戴钦与戴兴寺都有传世佳话;范仲淹、余子俊,也对宗教文化投以适当关切。陕北历任官员与老百姓都对宗教文化十分感兴趣,至今佳县白云山,榆林青云山、黑龙潭、卧云山,延安清凉山,横山波罗接引寺,神木万佛洞,府谷千佛洞,绥德石堆山,靖边乌云山等数百庙会的影响还在几百万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陕北的文化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慎重,唯恐一顶封建迷信的帽子凌空压下,大都望而却步,不敢深入探究。但时代又要求文化人尽快投入研究,以利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笔者因出于对祖国佛教哲学的偏爱,试图由此入手探索陕北地域宗教文化的文化实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笔触去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来。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文化架构,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文化成了历史文化的载体。基本架构儒佛道三足鼎立,同样支撑起陕北文化的。架构的基地与背景是研究的基础。为了思路清楚,分别从几个方面谈起。
      陕北历史上社会境况造成的民众精神需要 秦汉前后,是战争频发率高的时期,是天灾连绵、瘟疫流行的时期,是政治腐败到极点、豪强地主血腥镇压农民的黑暗时期,陕北人民痛感人生悲苦,渴求安宁生活,这是普遍的社会心理,人们希望摆脱经济崩溃、农桑失所、贫穷转死于沟壑的艰难境地。当社会无法忍受政治、经济的全面动乱,社会最下层的受苦受难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被压迫生灵发出了叹息,他们对原始道教、初传佛教寄托着希望。这就是陕北宗教文化产生的条件和起因。西汉武帝时,疆域扩展时期文武夹攻、恩威互加的策略使西域三十六国渐次归顺。龟兹国王室、头人、使役众人,被东迁至今榆林城北古城滩,成为上郡属国都尉的住地和治所,在三百余年的历史演化与文化融合中,把佛教带入了陕北高原,这个能歌善舞,笃信佛教的民族成为了传播佛文化的媒体。魏晋南北朝时,动乱时世,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都感到人生若尘露,忧生意识使人们纷纷寻求安身立命的处所,人们寻找逃避忧患的玄妙之境,人们在道教神仙乐园的向往中去找心灵的慰藉,对东来的佛教,觉得能另辟一番精神解脱的新天地。人们相信大慈大悲法力的客观存在,更相信无边的救世观音能对自己的解脱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
      1、佛教教义以人生之苦为最基本的命题,为民众在苦难中挣扎提供了精神慰藉。
      解脱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对应了社会民众的心境。这是佛教走向民间渐次传播开来的客观基础.佛教的轮回说,为人民提供了生命忧患的希望通道。人死以后,最细微的精粹物质,灵魂的实体(相当于电磁场、原子物质)将在宇宙不同层次中,改换形式,随复受形,转脱来生新的生命形态。来生命运依今生今世的业力决定善恶报应,此生行善,来生受报得到高生命层次的回报。此生作恶,来生必受殃得到最低生命层次的回报,如畜生类没有语言,智慧低下,劳苦深重之报;又如不能见到太阳能与享受太阳能的微生物生命形态和化生世界的饿鬼形态。恶业深重的灵魂则到八热地狱(即地球的中心地带地核中)去完成化生生命过程,从岩浆世界中出来,还要到八寒地狱(北冰洋、南极洲)那些地带去经受生命的考验。这种轮回理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主要是能回答生命存在的实际问题。物质不灭,精粹物质-灵魂实体依物质世界的规律散之必聚,轮回之后,又将复生。人们对现世的死亡不再恐惧了,同时为来生的好运努力而积极积善,希望有一个理想的未来生命形式。随着佛教石窟雕塑艺术在中华崛起之时,我区山沟中也出现石刻佛像,安崖乡金明寺石刻,红石峡雄山寺石刻,米脂万佛洞石刻,波罗接引寺石刻等,处处可见轮回学说的渗透力。佛教教义在陕北民间体现了灵活的调适性,适应了新的文化生态环境。首先从孝亲意识上接近,通过《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孝子经》等经典的广泛传播,教育人们报父母生养重恩,这样,得到了千家万户的欢迎。群众认为这是维护人伦常规的最好教化。加之,佛教提倡不杀生以抗御战争;提倡不偷盗以维护经济秩序;提倡不邪淫以维护纲常伦理及家庭和睦;提倡不妄语以维护人际关系正常化,增加交际信任度;提倡不饮酒以净化人的生活习惯,这些都对每个人的德性修养有好处。因而,也具有一定吸引力。更具吸引力的历代士大夫,来榆任职官员,知识阶层人士与达官显贵,名门富豪在领悟佛理的致思路径上,迷恋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的学说,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觉加顿悟的思维定势比较崇信。对于禅宗一悟即至佛地的修法比较欣赏,不用搞多余的偶像崇拜,摆脱烦琐义学,一味追寻个人清净本心的内在理性,沉思中活参妙解,思维方式幽深清远,审美情趣适意淡泊,文化境界足以赶跑战争带来的焦虑和苦恼,足以战胜政治迫害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使人忘却一切红尘烦恼,给士大夫阶层的心理性格、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感情色彩带来了新的高雅气息,使执政官员以此来显示镇守一方的精神影响,从而为执政生涯带来好运。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陕北话vs普通话对照
下一篇:陕北人的宗教信仰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