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陕北文学 >> 浏览文章

岁月的震颤溶入我的心律

2007/5/25 0:00:00 来源:原创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当我在陕北裸露的山梁上第一次看到安塞腰鼓时,我被震撼得似乎灵魂也要飞出体外。你不得不惊讶那群茂腾腾的后生们所刮起的一股飓风:七八百人的鼓队,从山顶一边打着腰鼓、一边腾跃着飞驰而下,滚滚黄尘盘旋迷漫,鼓手们个个夹裹着秦汉雄风,像黄色的山洪从天而泻,像天兵天将从天而落,像汹涌的钱塘江波涛中活跃着千百"弄潮儿",像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彻云霄……
      使人想起古战场上马嘶刀搏的雄壮和激烈!
      使人想起七八月狂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强悍和恣意!
      那是延安市在安塞县举办的一次海峡两岸的摄影活动,把两岸摄影家都惊呆了、征服了,一个个手忙脚乱恨不得手中相机的胶卷有千米长,连80多岁的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也被感染得恢复了青春,顾不得山峁沟渠的崎岖不时跑上窜下寻找最佳角度……我永远把这祯激动人心的场景铭记在心。
      果不其然,安塞腰鼓以它气势磅礴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强健豪放刚劲饱满的阳刚之气走进了亚运会、国庆50周年庆典,并走出国门去德国等地表演,被誉为"东方第一鼓"、"中华鼓王"、"中华民族之魂鼓"。
      安塞让世人注目!
      不少人在探寻安塞何以出现这一艺术奇葩?
      安塞只是一个16万人口的穷乡僻壤的山区小县,县委书记冯毅告诉我,这里除了闻名遐尔的腰鼓外,还有享誉四海的剪纸、农民画、民歌等民间艺术的四大品牌,涌现了不少的农民艺术家,被文化部授于"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剪纸之乡、腰鼓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一个偏僻的小县竟有如此的辉煌,更激起我浓厚兴趣,便多次到安塞采风。
      在山路上穿行,山峁上、沟洼里不时传来高亢的信天游歌声。我有幸聆听了全国知名的"民歌大王"贺玉堂的清唱。他扎着白羊肚毛巾,站在一座山峁上,一口气为我们唱了七八支歌。听他的歌,高亢悠扬直冲云霄,充满了阳刚之气,耳边传来的是天籁和人声的融合,是超越时空的仙声,特别是那长长的尾声,无止无休,比八月天的惊雷还要震耳。我觉得仿佛把心提到嗓子眼上,那是最奔腾澎湃让人灵魂出窍的歌声,仿佛要"炸"了,但又圆润地折了回来。在北京演唱时,专家们专门对他的声音进行了测定,他的音域之宽、声音之高,远远超过了世界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先后在全国民间歌舞电视大奖赛和大连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获得大奖,并为2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配过插曲。2001年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元宵节文艺演出,受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民歌在安塞十分普及,优秀的民歌手不时涌现。同是2001年,安塞的青年歌手王二妮、李涛参加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民歌大赛,又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听安塞民歌看安塞腰鼓,常常能把人带进金戈铁马风云骤变的激越年代。它们是全国民间艺苑中的"独一个"。它具有黄土高原大俊大美大质大朴的风骨,既有中原文化的醇厚、晋文化的精细,又有北漠草原文化的豪放,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精妙结合。我猛然认识到这里民间艺术所特有的"古"的特点。到底"古"在那里?在山乡中行走,时不时一座古堡寨映入眼帘,杜甫咏诵过的芦子关等关隘随处可见,秦直道穿越崇山峻岭,古老的烽火台在无声地讲述着逝去的一切。县志专家告诉我,公元前的好长年代,这里生活过"鬼方"、"猃狁"、"默"、"戎狄"、"白翟"等部落和氏族,后来汉民族和党项、回、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一起杂处,使这里的艺术承袭了神狂气荡、袭人魂魄的气韵。
      当我观赏了安塞民间艺术大师的剪纸和农民画后,我才寻到了答案。观看常振芳的《龙与凤》剪纸,使人联想到5000年前人类龙飞凤舞的年代:白凤兰《牛耕图》、《猴吃烟》中鹿头纹样的变形重现了古代鹿图腾的崇拜:高如兰的《抓髻娃娃》竟然与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一样……安塞剪纸题材多样,概括古朴,装饰简洁,刀法流畅严谨,形象生动,线条粗放,寓意深刻,粗犷不粗糙,简练不简单,是剪纸中的大写意,有专家称,安塞农民画和剪纸的艺术魅力可称为"东方毕加索"。它保留了汉代艺术深沉雄大的特点,具有"地上文物"和"活化石"之称,是"群芳之母、民族之魂"。当著名剪纸艺术家李秀芳在法国图鲁斯市表演时,市长拿起她的剪刀翻来覆去左右端详,原来不相信作品是普通剪刀剪出,是怀疑她的剪刀上装了电脑。安塞仅剪纸就有6000多幅作品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出,几千幅作品被国内外人士购买,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先后在菲律宾、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展销,12位民间艺人被授予"民间美术大师"称号并远赴十多个国家表演献艺。
      安塞艺术家把她们的剪纸称为"古时花",一语道破其中奥秘。这些艺术家大多没有文化,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她们靠的是心灵手巧的天才悟性,靠着老一辈妇女的言传身教,一代代继承下来。在这里,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距安塞一百多里的暖泉沟村有个延喜芳老婆婆,她把自己剪的作品视为传家宝,临终时把儿媳叫到跟前说:"我这辈子爱铰花,就把这包窗花给你留下作个纪念。"艺术就是这样,在代代安塞人的血管里流淌着。
      安塞遍布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石刻、唐宋的雕塑绘画都在剪纸和农民画中留下痕迹。宋元以后边寨的外移使原本红火之地沉寂下来,加上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使古老的艺术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安塞民间艺术古风盎然的基础。我不仅想到一位无名氏的一首诗:"你因封闭而幸存/你因开放而新生/你因流传而美丽/你因古老而传神……"在奔小康的大道上,安塞民间艺术之花一定会更加鲜艳。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