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民间艺术 >> 浏览文章

安塞腰鼓的记忆

2009/4/27 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晚上吃完饭,我们和飞翔的丈夫麻花聊天,他是这里远近有名的腰鼓手,现在他们夫妇俩基本不种地了。靠妻子剪剪纸为生,他则是靠组织腰鼓队表演,或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当腰鼓队教练为生。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还记得,在1989年亚运会的开幕式上安塞腰鼓队的风采,那喧天的锣鼓,那强劲的舞姿,让人感到振奋,埋藏在心底的民族精神也好像为之油然而生。也就是从那时起,安塞的腰鼓便在世界出名了。不仅有许多的电视节目邀请安塞腰鼓队参加,就是许多的单位和部队也邀请类似麻花这样的腰鼓手去当教练,以在节日或有重大欢庆活动时组织腰鼓队表演。因此,他经常全国各地跑,前不久还去了一趟广州。

      因为不是过年,也没有什么喜庆活动,所以我们这次下来没有看到腰鼓表演。前面已经介绍了,传说,安塞的腰鼓是由战鼓转化过来的,这里自古是边塞之地,尚武崇勇是这里的传统。如果说剪纸是属于妇女们习得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和精神寄托,那么腰鼓则是男人们习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和精神寄托。剪纸教会了妇女们如何去爱,如何审美,如何使贫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腰鼓者教会了男人,如何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面对困难如何去振作自己的精神,如何去超越平凡成为一个生活的勇敢者。

      但腰鼓是怎样在民俗生活中得到表现的呢?我们很想知道。于是麻花告诉我们说,在陕北,每到过年总要闹社火,闹社火的时间很长,几乎是整个正月。内容也很多,但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扭秧歌,而打腰鼓则是秧歌里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说,社火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二开始举行,由大家选举的社长来组织这一活动。我们问,一般社长是由什么人来担任,是村长还是村里有威望的人?他说,都不是,一般是由敬神比较虔诚的人来担任,因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所以只有精神虔诚的人才愿意自始至终的承担下来。

      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以后就要开始组织秧歌队,一个秧歌队大约有80到100人,大家集中训练几天,待到正月初二起开始闹秧歌。要先到庙里去敬神,在安塞每个村的后面都有一座庙,而且不同的村所敬的神也不一样。如飞翔她们所在的这个马家沟敬的是玉皇大帝,而后面曹庄敬的则是师主爷。这种敬神活动在文革期间曾被禁止,从1974年开始恢复。

      敬完神后就要开始上街表演。秧歌队领头的叫伞头。伞头一般手举一倒斗型灯笼,后改为举一挽有彩绸的伞,轻便易动。秧歌队如何走,变什么队形,扭多长时间,唱什么词调等,均由伞头决定。伞头要具备人才、文才、口才,还要能风趣活泼,见机行事。尤需能即景生情,即兴编歌。

      秧歌队每到一处,在伞头的带领下,先走大圆场,再变换各种队形,组成各种图案。常见的有:“踩四门”、“卷菜心”、“扭麻花”、“蛇盘九颗蛋”等。大场子走完后,即为小场子,有腰鼓、旱船、跑驴等轮番上场,以腰鼓队最受欢迎。

      老百姓认为,正月动动响,全年安顺。所以秧歌队要附近到每村的每户人家去“沿门子”,即挨门挨户拜年。由于安塞的地形复杂,到处是沟沟峁峁,所以,人家户住得很分散,有的山梁上或深沟里就只住了几户人家,平时少有人来串门,这时也热闹喧天。秧歌队到到来,不光是带来了热闹,同时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情谊,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有些在外村的亲友也趁这机会互相串门。一般秧歌队一天能走十几户,主人们以各自的经济力量摆烟、酒、糖、茶以示招待。大多给人民币,旧时给米,多少不等,以资活动费用。饿了就分散到各家吃饭,累了则分散到各家睡觉。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
下一篇:陕北安塞腰鼓与民俗关系密切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