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安当然要看革命遗址。宝塔山,枣园窑洞,王家坪一路看下来,到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门口,忽然被一阵高吭的歌声伴着腰鼓声给吸引住了:大礼堂门口的土坪上,一位边唱边舞边打腰鼓的中年男子被一大群游客包围在中央。只见他头扎羊肚手巾,身着白衣红边秧歌服,腰背一只红得发亮的腰鼓,一派地道的陕北民间艺人模样。歌唱得抒情,鼓也打得优美,一曲终了,掌声四起。不少游客纷纷三元、五元布施小费,那男子鞠着躬道谢,一口纯正的陕北乡音,尽显老区人民忠厚憨实的本色。
人散场静,我却对那腰鼓发生了兴趣,走上前去问他“这腰鼓是什么地方产的?这么红的油漆,这么响亮的声音?”对方极热情地告诉我这叫安塞腰鼓,“在我们这里到处都有的卖。”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一路上旅游景点的摊位上似乎毫不例外都有一只红红的小腰鼓。
安塞是延安北部一个更偏僻的地方,以制作腰鼓、会打腰鼓闻名,在延安,如果遇到打腰鼓的艺人,他一定会告诉你俺打的是安塞腰鼓。我摸着他腰间那腰鼓,轻轻用指甲弹着那绷紧了的羊皮鼓面,咚咚的声响清脆又悦耳。趁着大拨游人没来,我和他交谈起来:“你是安塞人?”“不是。”“那是当地乡下?”我望着对方那幽黑的脸上像刀刻一样的皱纹猜测。“也不是,我原在工厂工作,厂子困难就自愿下岗了……”啊!我顿时想起,在住处宾馆看到的当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你姓刘,叫刘爱国?”他点点头笑了,有些腼腆。那报纸介绍说刘爱国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工,因工厂破产自愿下岗到旅游景点为游客们打腰鼓演唱,深受四方游客欢迎……“报纸上说你常在枣园一带献艺?”“那地方客人多,收入高,我让给几个徒弟了。”他又是一笑。我沉默良久,一股敬意自心底发出。忽然想起腋下的画夹,“我为您画个像吧。”我提议。一路上我旧技作痒,已经画了不少景物速写,今天,我突然想画这位打腰鼓的陕北下岗工人。他高兴地应允了,也不做姿态,就直站在那里让我画完,我把画递给他:“像不像?”“像极了。”刘爱国兴奋不已,拉着我的手请我进到屋里,还一定要我在他的留言簿上签名,我却惊疑地发现,在留言簿旁边还放着一本俄语教材和一本英汉词典,“这都是你的?”他笑了,告诉我正在自学一点俄语和英语,待外国友人来的时候,就可以为客人唱点外语歌了。我默然无语,顺手在留言簿上写下“向刘爱国同志学习”几个字,又趁他不注意,在字页下掖进了十元钱。
我要走了,刘爱国为我打起腰鼓唱起“信天游”送行: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东北的客人到延安,
宝塔山青青延水长,东西南北是一家。
……
歌声鼓声响彻大礼堂外上空,我越走越远,双眼渐渐湿润。
从延安回来,我带了一只安塞小腰鼓,放进书厨,虽比不上其他一些工艺品精湛,但那耀眼的光亮却常使我在困倦之余,精神为之一振。
难忘的安塞腰鼓呀!难忘的打鼓人刘爱国,你们好吗?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