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陕北历史 >> 浏览文章

清涧的传奇

2011/6/21 0: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之后,中共中央率领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在以后的一年里,经过无数艰难险阻,进行大小几十次战斗,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北上。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中央苏区丢失,红军在长征路上浴血奋战的岁月,陕北革命却是最红盛的时候。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着陕甘红军与游击队斗志昂扬,在敌人的三次围剿中,机动作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又一鼓作气,连续攻下6座县城,开辟了5个县的游击区,将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建立起20多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这片土地的开创者也未曾料到,他们的浴血奋战,竟然为中央红军与各路红军落脚,营造下一个新的家。

      根据地东临黄河的地方便是清涧县, 18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上,生存着七八万人。这里地瘠民贫,时有官逼民反的事件发生。1927年共产党人相继在县城、农村、兵营秘密建立起党支部,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影响下,当年10月爆发了共产党人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领导的清涧起义,这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起义虽然失败了,可对西北地区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武装斗争时起时伏。1933年,清涧的共产党人再度奋起,成立起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在以后的两年里,发动群众,袭民团,打土豪,分田地,县、区、乡层层建立苏维埃政权。许多青壮年有着参加红军或跟上红军打几仗的经历,许多家庭都有一段悲壮的斗争故事。因而中央红军来到清涧看到的都是一张张欢迎的笑脸,笑脸上洋溢着一股豪气。

      刚安新家的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打出了红军开赴华北,直接对日作战的大旗。东征抗日的计划秘密进行着。1936年春节期间,红军组成抗日先锋军,移住清涧黄河沿岸村庄,毛泽东率总部住进袁家沟,彭德怀住进相距不远的村庄,清涧成了红军东征的大本营。为了保证东征的胜利,清涧党、政、民,拥军支前形成高潮。腾窑带路、打造渡船、送粮送草、缝衣做鞋、送子参军,组织起水手队、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随军工作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二区第三乡乡长惠树本与儿子带头参军,全区很快组建起一个连,店子沟组建起一个团。彭德怀激动地说:“中央苏区有副对联:南京北京不如瑞金,中国外国不如兴国,陕北苏区的清涧不亚于兴国啊!”毛泽东也很兴奋,日夜忙碌,在这里发布了东征宣言,批准了作战方案。其间下了一场大雪,他登上高山,极目瞭望,山连着山的秦晋高原,银装素裹,大气磅礴,像群象奔跑,万蛇飞舞,顿时诗兴泉涌,雄视千古,写下了豪情盖世的名篇《沁园春·雪》。2月20、21两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大军展开强渡,在河口,清涧的水手们奋力搬船、搏击巨浪,把毛泽东和红军安全送过黄河。接着跟随红军抬担架,救伤员,宣传抗日政策,支援东征取得了胜利。

      抗战时期,清涧人没有被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封锁吓倒,而是组织起来,互助合作,开展大生产,踊跃上交爱国粮、代购粮数万石,有力地支持了抗战。县长黄静波被选为生产模范,毛泽东题词嘉奖。胡宗南进攻陕北期间,清涧人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这里有两个精彩故事、两组震撼人心的数字。党中央撤离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把200多驮子重要物资(包括10万两黄金)转移到清涧县双庙河村,要求当地党组织帮助护送到山西。这里的群众把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胡宗南的部队到了邻村住宿,却没有得到一丝风声。《清涧县志》上写着这样两组数字: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动员民工47152人,牲口2670头,进行了4.3万次战勤服务。村村妇女做军鞋,1947、1948两年做军鞋36470双。组织随军常备担架360副,解放军打到哪,跟到哪。获得“西北支前模范县”称号。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清涧有2万人参加了革命队伍,2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到上世纪80年代,老红军有400多人,省军级干部60多人。

      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傅全有上将,当年在清涧战斗过,世纪之交他又踏上这片热土,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感慨地说:“清涧,传奇县哟!”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汉口裁缝”在延安为毛主席做衣帽
下一篇:瓦窑堡会议:吹响民族抗战的号角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