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新闻资讯 >> 延安资讯 >> 浏览文章

子长拓宽增收渠道流转:土地建果园蔬菜大棚

2017/4/25 9:36:00 来源:延安日报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农民脱贫离不开土地,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产业。”

——丹头村大学生村官刘强强

“我有信心,今年我的收入肯定会翻一番”。

——花岩坪村村民赵候安

眼下,正是果树上肥、覆膜、修剪的大好时机。在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为切实有效地提高果农的修剪技术,促进果园提质增效,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成立了首家果蔬管理服务站,并邀请县果树开发中心的技术骨干深入各村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对果农进行修剪培训。

马溶平家的萝卜喜获丰收

村民马溶平家的萝卜喜获丰收

近年来,该中心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各村实际发展苹果、西红柿等产业,充分调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拓宽了增收渠道。

山地苹果成致富主导产业

31岁的刘强强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理想,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公开选聘,成为丹头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农民脱贫离不开土地,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产业。”有这种想法的刘强强在土地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将发展山地苹果作为该村致富的主导产业。

但是,山地苹果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前5年基本没有回报,很多村民都怕担风险,不敢尝试。为此,刘强强多次上门开导说服村民但成效都不大。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先做,等干出一点成绩后再领着大伙儿一起干。于是,他个人先后投入38万余元,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了全村34户240亩土地,发展起山地苹果。同时,还组建了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果园以后的销售提前打好基础。另外,他还决定让利于村民,增加他们的收入,即在果园挂果后,拿出部分果园划分成2至5亩不等的面积,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反租给村里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农机具和技术指导,让村民可以当年管理、当年收益。该村的残疾贫困户杨闫娃就是受益者。他在果园打工,一年务工收入万余元,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实用技术,成为了熟练的产业工人。

在丹头村承包果园的李晓伟之前一直靠种地为生。2014年,他在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发展山地苹果政策”的鼓励下,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280亩的果园。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他对发展山地苹果这项产业信心十足:“我种了280亩的富士,明年我的果树就能逐步挂果。现在,我建起了甜滋滋农业合作社,吸收村上10户农民通过入股方式,从资金、种苗、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产业发展起来了,也能帮助他们发家致富。”

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走进李家沟村,随处可见一座座新建的大棚,水嫩水嫩的萝卜、西葫芦在阳光下让人垂涎欲滴,大棚种植户马溶平正忙着采摘水萝卜。县城来的客商以每斤2元的价格收购,能为他家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我在村上种了西红柿、西葫芦、水萝卜3座大棚,每棚能种3茬,一年下来收入能有10万元呐!”马溶平高兴地说。

而在该中心花岩坪村,村民赵候安正在修建拱棚。他今年承包了2亩8分土地,准备建设3座拱棚,在建棚的同时,他也开始育苗。赵候安说,以前自己一直在种大田菜,看到村里其他人修建拱棚后效益不错,今年他也建起了棚,一年能种3茬。“我有信心,今年我的收入肯定会翻一番”。

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金虎介绍,近年来,史家畔已初步形成了“一园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累计发展山地苹果7080亩,其中有组织流转建园5680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2.6万平方米,折合标准棚725座;建成万头养殖小区,并配套建设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和种公猪站,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调动了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记者 马政 通讯员 孙乐)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甘泉首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引得游人争相参与
下一篇:延川:村容村貌变化大 文明新风乡村如画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