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_头部通用}
{KS_位置导航}

不忘初心七十年

2016/9/22 9:48:00 来源:延安日报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天旱时郝宝德挑水给山上的树苗浇灌

天旱时郝宝德挑水给山上的树苗浇灌

这是一个退休20多年的老党员,年轻时全心全意教书育人;中年时坚持原则为群众主持公道;退休后精心护林造林,为家乡的秀美山川作贡献——他就是富县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郝宝德。说起来,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而已,没有过前呼后拥的风光,甚至没有过体面的生活,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高贵的生命。

苦难之中铸信念

1939年秋天,郝宝德出生在富县洛河川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山沟里。父母无疑是喜悦的,但这并不能冲淡他们生活的哀愁。其时抗日战争刚刚走入第三个年头,物产难以维济,这个偏远的小山沟也不例外。郝宝德自出生起便过起了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艰难地活下来的郝宝德又瘦又小。1952年,12岁的郝宝德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事情——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他上学了。

学校距家有六七里山路,每天他带着两个玉米面馍馍就急匆匆地上路。后来,馍减到了一个,再后来,玉米面馍变成了高粱馍,就这还不一定每天都有。饥一顿饱一顿的困苦生活,让他落下了纠缠一生的胃病。没有笔和纸,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捡拾别人用剩的铅笔头,四年小学他停了三次学,但这都不能阻挡他的求学热情。断断续续的学习生活,让他更加刻苦和勤劳。他成了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多次获得学习榜样、劳动模范和拾金不昧等称号。小学毕业后他来到了交道中学继续求学,离家更远、条件更艰苦了,但他仍然是那个吃苦耐劳的好学生。1958年,品学兼优的郝宝德被保送进了延安师范。

“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获得这个机会。”无论何时提起这件事,郝宝德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在师范就读期间,大跃进开始了,他跟着同学们一起大炼钢铁、修梯田、建设延安东关大桥,从来不肯偷懒,让老师对他连竖大拇指。1961年,刚毕业的郝宝德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富县牛武完小当老师。郝宝德心潮澎湃:这是多大的荣耀啊,从一个贫寒之家的娃娃,成长为一名领工资的国家干部!

“党培养了我,我就要尽我所能回报她!”年仅22岁的郝宝德,确立了自己这一生的信念:为党、为人民而活。

坎坷际遇不移志

1963年春节刚过,郝宝德接到了从牛武完小调往督河小学的调令。督河村位置非常偏远,还是有名的差学校,组织希望他这个优秀教师能够扭转该学校的局面。郝宝德二话不说就去了。对他来说,党的需要就是最大的鼓励与信任。

一进学校,郝宝德惊呆了:这里原是罗氏家族的祠堂,院中堆满了破砖碎瓦、缺胳膊少腿的桌椅……这就是学校吗?督河村支书搓着双手不好意思地说:“就这条件……”郝宝德笑了:“我也是穷人家的娃,不敢讲条件,但是咱不能苦了娃娃,条件不行咱就改造么。”说着,扔下行囊就开始打扫卫生。

村里的人一下子就和他亲近起来了:这是咱穷人家的教书先生啊!全村人都来了,铲草、拾瓦块、扫教室、修桌椅,还从自己家搬来桌凳充当短缺的课桌椅……

接下来,郝宝德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教学之中。几年后,督河小学在升学考试中连届名列吉子现乡考区前矛,被县上树立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郝宝德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六十年代初因为国家困难,部分老师被下放转为民办老师,督河小学也转为了民办学校。郝宝德是师范毕业的公办教师,这几年也付出了很多,县上决定把他调离这个学校。督河村民们却不愿意了,跑到学校拉着他不让他走,村支书和几个队长商量后决定每个月给他多发二三十元的工资——当时郝宝德每月的工资才26元。来接他的同志于心不忍了,征求郝宝德的意见。

他选择了留下。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被人们豁出一切去挽留?

“文革”中,郝宝德成了“黑帮”,被赶下讲台发配去劳动改造。这件事让他伤心了,但并没有改变他回报党、回报人民的初心。事件平息后他依旧回到了他热爱的教师岗位,回到了对他念念不忘的督河村。

调往更偏远的河南村后,他还带领学生们勤工俭学,先后给生产队交粮3000多斤,给学生们盖起了五间大瓦房的教室, 甚至为学生们做了新衣服……

马三德就是郝宝德的学生之一,他说:“郝老师不仅给我传授了知识,教给我们丰富的做人道理,还把乐观、自信、正义、勤奋的种子留在了我们心里。”

1979年,富县公检法系统重新组建,因为郝宝德的正直、公正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被选调至富县人民检察院,离开了他热爱的教育系统。

不享安逸忙报恩

新的单位在县城上班,涨了工资,国家干部的身份得到了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变了郝宝德的公仆本色和为民服务的情怀。

从教师到检察官的转变,对他来说更是一种鞭策。郝宝德废寝忘食地忙着学习法律业务,跟着单位的老同志们学习办案的方法。仅一年时间,他已经可以独立办案了,成为检察院成长最快的干部。

1980年,牛武林区报案说丁家塬村发生了集体盗伐国有林木事件,并提供了林业部门和牛武公社开具的应抓人员名单,检察院派郝宝德前往处理。

丁家塬村仅14户村民,13户参与了盗伐,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郝宝德没有轻信这些摆在眼前的调查结果,他一直待在农村,了解这些农民,他们勤劳、善良、本分,绝不会干这样的事,偷盗对象还是国家,他要自己实打实打调查出证据来。经过详细调查,丁家塬村的情况让他大吃一惊:新盖起的窑洞上没有门窗,吊着草帘子;老人去世了,连一块棺材板都没有,用草席裹着下葬……身居山中的群众,怎么连一块完整的木门、木窗也用不上呢?这样的群众怎么会去偷盗国有林木?如果偷盗了林木,又怎么不做一块像样的门窗呢?

一个一个的疑问敲打着郝宝德的内心。二十多天他没有走出过大山,查出了真相:原来,政策规定的林区群众每年享有半方木材的使用并没有得到落实,多年无一块木材可用,无奈之下才有部分群众偷伐了林木,这简直就是逼迫群众去盗伐啊!

郝宝德痛心疾首,向领导作了如实汇报,并坚决要求林业部门还群众一个公道。得到了领导的支持,郝宝德对一般砍伐者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个别砍伐情况严重的村民给予了经济处罚。同时告诫林业部门立即改正错误,让群众享受应有的半方木材的权利。

群众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准备了很多礼品感谢他,都被他一一回绝了,他说:“是我们对不起你们啊,这些东西怎么有脸拿……”

他为群众们讨回了公道, 十四户老百姓流着泪一直将他送上了大路。

林业部门也知道自己这件事做得不对,但是无形中,郝宝德已经伤害了人家的面子,得罪了人!在检察院工作的二十多年间,像这样为群众讨公道,却得罪领导、得罪干部的事情,他干得实在太多了。

富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忠韬这样评价郝宝德:“他耿直了一生、奋斗了一生、也平凡了一生,他用真诚与奉献,书写出了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篇章!”

2001年,郝宝德退休了。他说:“不管是在教育系统还是检察院,我都没有给党和国家丢脸!”

沧桑一生书正道

退休后的郝宝德, 把自己这一生的传奇继续书写。

每天,他依旧早睡早起按时出门,而他工作的地方,变成了自家旁的整座山林。他自掏腰包买树苗,在这里种树,担负起了义务护林员的工作,退休期间共种树、护树两万余株。

“非典”猖獗时期,他掏钱买药物为山上居民饮用的泉水杀菌消毒;捐出了自己的工资,为督河、河南两村小学的师生们购买了防非药物;还拿出省吃俭用的钱,慰问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汶川地震时,郝老躺在病床上,看着电视上灾区的情景,他含着泪给自己检察院的老书记打电话,让他先给自己垫捐200元钱:“我老了,身体也不好了,但我还是共产党员,钱很少,也是我的一点心意。”玉树地震,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准备看病的800元钱……

他的心不仅时刻系着国家,更系着群众。邻居艾三娃说:“山上修路时他都好几十岁了,但还是掏钱出来,他是我几十年的老邻居,也是我的大恩人,不论遇到啥困难找他准没错!”

督河村有位叫罗小梅的同学身患重病,郝宝德痛心疾首,他给督河村的乡亲们写了一封信捐助了200元钱,信中他这样说:“在督河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十个春秋,虽然我离开了,但我的心一直在。我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让小梅治病,希望她的身体早日痊愈……”

退休后的十余年间, 老人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曾先后资助过十几位学生。

大申号村“孝老敬老”模范魏广萍比郝老小好多岁,常年照顾瘫痪的公公和大伯,郝宝德很感动,拿出1000元送了过去。

他对别人从不吝啬, 退休到现在, 捐出的各种款项、 衣物等共计10余万元。但对自己却抠门得近乎苛刻。

茶坊半山上的土窑洞, 一住就是一辈子; 常年点着15瓦的灯泡, 自己种菜, 步行上街……

富县百年不遇的暴雨把郝老家的房子、院墙冲塌了,但当县政府领导给他送去救济款时他却拒绝了,他说:“至少我还活着么,还是给更需要的人吧。”

房子垮塌后, 他不愿给政府和儿女添麻烦, 带着老伴,住进了延安八一敬老院。

8月27日,近80岁的老人,从延安风尘仆仆地赶到富县,各个单位跑前跑后,只为了给富县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中秋节、重阳节送去一台表演……

荣誉曾经追随了郝老一生,每个时期都有人说这个“傻老头”图什么,甚至有人说他的行为是作秀,可是,您见过用一生“作秀”的人吗?高尚一次容易,难得的是高尚一生。从参加工作开始,郝宝德就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把自己奉献给了养育他、培育他的党和人民,他用为别人而活的一生,诠释了心中的正道!

过节的时候,郝宝德来看望“好儿媳”魏广萍

过节的时候,郝宝德来看望“好儿媳”魏广萍

退休后的每一天,郝宝德都要来林子里转转

退休后的每一天,郝宝德都要来林子里转转

采访手记:

我们, 应该怎样活着?

这是一个戴着眼镜瘦高瘦高, 老了还停不下来跑来跑去的老人。

这是一个被 “洗脑” 的老人, 总是把国家和人民挂在嘴边。

这是一个看起来与时代脱节的人, 每天都穿着洗的发白的工作制服, 胸前别着代表荣誉和信仰的各式胸章。

……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 我慢慢了解了这个老人, 这种感觉变成了尊重, 甚至变成了敬畏。

他所说的、所写的一切,都充满了他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他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事是为了自己,他只是想宣传自己的家乡,还有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不止的人,他歌颂的,是那些真正奉献的人。

在今天这个个人至上的时代,很多人抛弃了曾经的理想、信仰、责任和追求,迷失在了物欲之中。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意义早已经改变:享受生活,展现自我,方是正道。从革命岁月里走来的老人,他们固执、落伍,早已不是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了。奉献,成了大家最不爱听的词语。

但, 人应该这样活吗?

郝宝德的一生极其平凡,于和他同时期的人们而言,没有任何的特殊之处。但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一生,从年轻时就深扎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变成了他们指导自己如何度过一生的标杆。

采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听到郝老讲述过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家人。但他73岁的时候,儿女们把他曾经写出来的东西,还有别人为他写的文章,汇聚成了《平凡人生》一书,作为他们对父亲的一份孝心和父亲对党的生日献礼。

他做人、做事的准则,已经成了儿女们最成功的表率,他的样子就是儿女们努力想要成为的样子,一个英雄的样子。

对于别人的苦难,他感同身受。讲到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时,虽然事过境迁,但郝老仍忍不住哽咽,不时抬起布满老人斑、骨瘦如柴的手抹泪。

从始至终,老人都在把自己的苦难日子和幸福生活作对比,他说是共产党给了他今天的幸福,他要做的,就是怀着最初的这份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他曾是一名战士, 如今他是一名老人, 但自始至终, 他就是一个共产党员!

通讯员 孙小雪

{KS_DIGG样式一}
关键字:
上一篇: 崇尚节俭 文明就餐
下一篇:“蔓啦格之夜”延安365公益群星演唱会即将精彩上演

网友评论

    true 
    {KS_尾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