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_头部通用}
{KS_位置导航}

黄陵:扶贫攻坚这一年

2016/12/22 9:29:00 来源:延安日报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迎着隆冬的第一场雪,黄陵县的精准扶贫工作也传来了喜讯。透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的实际效果来看,该县在整体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明确思路、吃透底子、精准施策都抓住了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贫困根源,无论是易地搬迁、产业帮扶、技术助力方面,还是在资金扶持、政策帮助、自主脱贫方面,都紧紧围绕发展苹果产业、设施种养、香草花卉、乡村旅游等,出台了10余项产业扶持政策,突出“整村搬迁、重点帮扶、果业主导、多业增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大力推行“产业托管”“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精准脱贫产业,从而为2017年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施策确保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

黄陵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制定出台了一揽子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机制和帮扶模式,确保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

摸准吃透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准发力点,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该县根据贫困人口区域分布特点及致贫原因,相继出台了《教育扶贫六举措》《黄陵扶贫新十条》等一系列方案和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救助供养、搬迁安居、教育保障、能力建设、就业安置、病残扶持、信息扶贫、整村推进、党建强基等“十大扶贫工程”,划分了沮河流域、葫芦河流域、淤泥河流域、洛(强)河流域“四个贫困带”和产业急需户、技能缺乏户、上学困难户、无房危房户、老弱病残户“五种贫困类型”,分区定位、挂图作战、综合施策、精准扶持。

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

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

为加大资金投入。该县充分利用各部门相关扶贫资源,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向贫困群众重点倾斜,切实解决贫困户“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住破烂房”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亿元。同时,加大扶贫队伍建设,采取分批分层的办法,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对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驻村工作队和包扶贫困户干部进行精准扶贫业务培训,并遴选出65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找准致贫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切实帮扶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按照移民搬迁与产业培植同步、长远稳定致富产业与短平快增收项目同步、部门单位包村与干部包扶贫困户同步的思路,突出“整村搬迁、重点帮扶、果业主导、多业增收”,围绕发展苹果产业、设施种养、香草花卉、乡村旅游等,出台了10余项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行“产业托管”“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使全县80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了长效增收产业。同时,以县财政补贴的方式,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就业653名,县内民营企业安置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26名。

针对贫困群众孩子上学难、就医难、无技术等问题,在落实15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出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六项助学措施,实现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助学全覆盖。为因病致贫的730户1815人建立健康档案,对45岁以上贫困人口每年进行2次免费健康体检,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全部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同时,全面落实“两线合一”政策,对671户1088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进行兜底帮扶。还先后组织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2600余人次,增强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能力。(通讯员 杨晓红 雷红元)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黄陵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针对不同乡镇、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户逐人制定相应配套产业,让他们走上富裕路。贫困发生率也由23%下降到4%,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省军区帮助贫困户发展蘑菇养殖业

贫困户发展蘑菇种植业

进入冬季,该县桥山街道办翟庄村村民赵怀亮在大棚里忙碌起来。但在两年前,他不仅没有地、没有资金,除了靠打些零工挣钱,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生活似乎永远看不到希望。该县扶贫办了解到赵怀亮的情况后,根据翟庄村发展起来的产业特色,为赵怀亮租了2座温室蔬菜大棚,6座弓棚。同时,还给予他产业补贴3800元,去年又免费给他提供了2000元的蔬菜苗木,去年他的两座大棚一下就收入了2万多元。收入高了,他干劲儿更大了。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租赁大棚、免费供应苗木和技术帮扶等形式,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逐步脱贫。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了依靠低保之外,还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来增加收入。阿党镇梁河村村民温瑞红是村上的低保户,原来一直住在年久失修的窑洞里,夫妻俩常年患病,家里仅靠几亩贫瘠的玉米地维持生活。依托精准扶贫的移民搬迁政策,温瑞红一家从原来的川道地搬到了崭新的新型农村社区,住进了二层小楼,家里原来的几亩玉米地也通过土地流转变成了现在的苹果园,同时,镇上还聘用他照看果园苗圃,一个月能拿2000元工资。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梁河村34户贫困户于去年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在梁河村,通过精准扶贫重新改变生活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该县通过对像梁河村这样地处偏远的川道村进行整村搬迁,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县上又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将所征的430亩地,用于建设农业产业园,让村民从中受益。目前,该县尚未脱贫的贫困村有18个,贫困人口1476户3568人,其中纳入兜底保障的671户1088人,有劳动能力的805户2480人。县上已针对不同乡镇、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户逐人制定相应的包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配套产业,确保全县的贫困人口能在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通讯员 刘峰 梁晓鹏)

三年任务一年完 易地搬迁助脱贫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近日,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的贫困户曹延陵在该县梨园新区移民搬迁安置点——龙湾新城望着已经封顶的新房感叹道。实施移民搬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也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移民搬迁不是让农民换个地方居住,更不是找个地方建一批新房那么简单。

易地搬迁安置点——龙湾新城

易地搬迁安置点——龙湾新城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黄陵县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9户813人,这也是移民搬迁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人都是几次搬迁留下的困难户和贫困户。对此,全县准备如何实现这个新目标,采取什么解决办法?这个问题摆上了该县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三年建设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要求。

应搬尽搬不落一户。去年年底,该县就按照“精准扶贫、搬迁脱贫、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应搬尽搬、不落一户”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调查摸底,逐户专访核实,开展精准识别,实施建档立卡。今年年初,该县又召开了全县移民搬迁工作会议,会上提出,将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相结合,坚决打赢移民搬迁攻坚战。全县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3年的339户813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在具体实施中,提出了三要,即:要牢牢把握集中安置,要创新移民搬迁形式,要配套完善公共服务。

一次启动一次到位。根据该县移民搬迁工作会议要求,易地移民搬迁的三年目标任务一次启动;339户813人易地扶贫搬迁户按照“四靠近”的原则迁入县城一次到位。同时,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在搬迁建房中,实施“三统一”“三严格”“三到位”。“三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集中建设、统一招标建房;“三严格”是指严格按照建房标准建房,严格建房质量和严格建房时限;“三到位”是指责任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和配套设施建设到位。该县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通过签订责任书,细化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三年任务一年建成。通过一年来夜以继日的施工,该县梨园新区龙湾新城339套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已全部封顶,预计明年七八月份339户异地扶贫搬迁户可以全部入住。同时,该县还将移民搬迁与群众增收相结合,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搬迁对象、安置方式、优惠政策、建设内容、资金筹措、运作管理等关键环节内容,以“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为目标,对搬迁贫困户实施集中购置商业用房,通过入股的办法,解决搬迁户产业增收问题,实现“一户一房一股”的增收目标。对就业有困难的贫困户,优先安排环卫、绿化、安保等公益性岗位就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通讯员 刘会斌 赵康乾)

“最可爱的人”带来了“最甜蜜的事业”

今年以来,省军区定点对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田庄镇安沟村、桥山街道办龙首村三个贫困村进行帮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的要求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实效、三年奔小康”的帮扶目标,对三个贫困村先后实施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改建、精准到户的三大类24个扶贫项目,投入资金600多万元。

省军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羊

省军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

程金满是田庄镇安沟村贫困户,今年年初,省军区通过到安沟村进行调研走访,把程金满确定为缺少资金发展的贫困户,免费为他送来5只羊,并请专家为他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有了这样的好基础,程金满和村里的其他4户养殖户商量,建了一个集中养殖基地,大家共同饲养,有新的养殖技术也可以互相学习。与程金满同村的残疾人曹延陵,也在省军区的帮助下发展起了翡翠梨种植产业。

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但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又要如何帮扶呢?省军区通过多次入村调研走访后,决定用资金和调动周边企业实施帮扶来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店头镇新城村贫困户余汉芬就成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省军区不仅帮她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还帮她建了一座50平米的标准化鸡舍,并免费提供给她500只幼鸡,还把她纳入桥兴农机种植养殖合作社,每年年底都有分红。

省军区帮助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

谈起村子里的中蜂合作社,新城村村主任陈建说,他们村毗邻林区,蜜源丰富,部分群众有养殖中蜂的经验,利用这一优势,结合群众意愿,今年省军区为村里8户贫困群众,每户提供20箱中蜂,发展中蜂养殖,而不懂技术的贫困户由合作社统一代养,年终分红。“这些都是省军区和县上领导干部,给我们带来的‘最甜蜜的生活’。”陈建满脸笑容。

给钱给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只有把贫困户融入产业链中,才能让他们真正脱贫。在困难群众“最期盼”上下功夫,在“最着急”上赶速度,在解决脱贫的“标本”问题上,省军区的帮扶工作不是捐资了事,而是军地双方联合制定完善了年度帮扶计划和三年规划,并采取“订单扶贫”“电商扶贫”“品牌扶贫”等多种方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讯员 侯宝军 白芳军)

{KS_DIGG样式一}
关键字:
上一篇: 冯振东:新闻媒体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下一篇:宝塔区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精心办好每件民生实事

网友评论

    true 
    {KS_尾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