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_头部通用}
{KS_位置导航}

“好婆姨”马红珍 里里外外一把手

2016/11/3 9:32:00 来源:延安日报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马红珍正在搬运收获的冬瓜

马红珍正在搬运收获的冬瓜

“马红珍真是个‘好婆姨’!”提起马红珍,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村民都交口称赞。

今年50岁的马红珍,1984年经人介绍嫁给了桥镇村村民高平。刚结婚时,家中只有一孔破土窑和两亩山地,日子过得异常清苦。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马红珍却非常乐观。“只要肯吃苦和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马红珍和丈夫凭着勤劳的双手,结婚没两年夫妻俩就新修了3孔窑洞,还把年迈的公婆接来同住。

2001年,政府号召村上的村民搞产业、建大棚。“冬天天气这么冷,还能在地上种出菜来?”虽然有技术员向村民们一再进行讲解,但由于大棚在当时还属于新兴产业,不少群众对此仍持怀疑态度。“咱要相信科学,技术员说了能成,咱就试一回!”就在不少村民还在犹豫的时候,马红珍和丈夫率先报了名,开始种起大棚。

为了种好大棚,马红珍和丈夫每天都起早贪黑,终于建起了一座大棚。由于刚刚接触大棚种植,马红珍夫妻俩只能从头学起。为了尽快上手,他们自己看书学习,积极向技术员请教,县上和乡上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也争取次次都去。一有时间,他们就钻进大棚里观察、研究、做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马红珍和丈夫的精心照料下,他们种植的大棚黄瓜长势喜人,当年冬天,一棚黄瓜就卖了一万多元,不但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了几千元。

尝到种植大棚的甜头后,马红珍的干劲儿就更足了,也逐渐摸清了种植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几年时间下来,她就成了村上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棚能手。

尝到种植大棚的甜头后,马红珍的干劲儿就更足了,也逐渐摸清了种植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几年时间下来,她就成了村上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棚能手。生活渐渐上了轨道,马红珍也没有忽略对家人的照顾和关心。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她和丈夫在下寺湾镇做起卖馒头的生意,公公婆婆也跟着他们一起去。由于两位老人住惯了窑洞,一下子换到平房居住很不适应,公公还患了重感冒。为了照顾公公,马红珍就守在老人身边端茶倒水、洗脸洗脚。老人身体虚弱没胃口,她便一日三餐变着法儿的给老人做饭。半个月后公公病好了,马红珍为了家人决定将馒头店关了,重新回老家种大棚。

对于这个决定,当时有不少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好好的店怎么说关就关了?”但马红珍说,如今公公婆婆年纪都大了,却还要跟着他们在外奔波,还因此生了重病,她就觉得心里非常愧疚。“钱永远都挣不完,但父母却只有一个。”

重新回到桥镇村后,马红珍在种植大棚的同时,也不忘照顾公婆。两位老人怕冷,她就每天早早起来先给老人的窑洞生火,然后开始做饭、收拾房子、喂猪。同时,为了让公婆住得舒心,每天她都坚持为两位老人烧热水泡脚,每个礼拜给老人洗一次头,老人的衣服一脏,她马上就换下去洗。知道公公喜欢喝点酒,每次赶集,马红珍也特意会给老人买两瓶酒。

受马红珍的影响,她的孩子也从小听话懂事。每次回来,都会给马红珍夫妻俩和爷爷奶奶买东西,陪他们聊天,帮忙照顾爷爷奶奶的起居生活。看到他们一家人和和睦睦,左邻右舍的村民都非常羡慕,都说马红珍是个“好婆姨”。(记者 张改玲 通讯员 白延香)

{KS_DIGG样式一}
关键字:
上一篇: 加速转型 追赶超越
下一篇:大型人文纪录片《走过大陕北》策划拍摄

网友评论

    true 
    {KS_尾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