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文化研究 >> 浏览文章

起步晚的榆林旅游 能否助推煤城转型

2009/2/9 0:00:00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杨静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春节期间的秧歌表演等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来榆林

      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榆林共接待旅游者35.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693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6%,这组数字相对于“煤城”两三百亿的年财政收入来说虽是零星小雨,但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榆林,带来的却是希望。

      因祸得福,意外突显旅游禀赋

      “我真没想到,咱榆林家门口会有这么壮观的边关景象!”来红石峡观光的16岁小姑娘小敏,扶着栈道铁栏,兴奋极了。

      小敏是神木县人。“从上初中开始,爸妈每年都要带我去省外的旅游景点玩两次,今年过年本来想报团出去,但好多旅行社都不组团了,只好在周边转转,这才察觉到平时忽略的家门口也有这么多的旅游景点。”

      近10年来,随着大规模的能源开采,榆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当地人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高要求呼之欲出,旅游当仁不让地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榆林市仅市区就有41家旅行社。

      “榆林的旅行社主要是组团向市外、省外、国外走。前几年陕西有统计显示,榆林是民间出国人数最多的市。”榆林市旅游局副局长马瑾介绍,“但是,来榆林游玩的人少。”

      自2008年10月以来,金融危机的阴云一直笼罩着“煤城”,旅游业在这个矿业城市中也难以幸免,榆林旅行社有1/3歇业,勉强开门的也生意惨淡。由于报团无门,已形成旅游习惯的部分榆林人在这个春节黄金周期间,则选择了周边短线自驾游,使一直不十分景气的榆林旅游业在经济寒冬期意外“火”了一把。

      “今年春节黄金周的游客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平均能高出20%-30%。”春节值班的镇北台售票员张巧云介绍,“主要特点是:散客多,自驾车多,本地人多。”

      “今年的天气好也是榆林春节黄金周旅游相当火爆的重要原因。”马瑾补充道,”对于见过世面的榆林人来说,能有机会好好在家门口转转,会让他们对榆林的旅游资源有更客观的认识。”

      “以前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新奇,去过全国很多城市,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榆林的风光不次于任何地方,有大漠风光、草原风光、黄土丘陵等等。”来红石峡游玩的郭女士谈到榆林的旅游,先是满脸的骄傲,尔后变成了一声叹息,“不过,榆林观光休闲享受的意味不足,服务和配套设施跟其他地方也不在一个水平上。”

      顾此失彼,错失旅游发展佳期

      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榆林来说,15.6亿的年旅游收入、10%以上的增长率,与当地220多亿的年财政总收入,约38.7%的增长幅度相比,显然是发展不足。

      “榆林确实错过了旅游发展的最佳时期。”马瑾感到十分婉惜。

      2002年江泽民到榆林时,感叹“榆林是艺术的宝库。”

      2003年,北京旅游专家组来到榆林,赞赏:西北地区所有的景观都可以在榆林看到,是西北旅游资源的浓缩。

      “前几年,榆林人都忙着挖煤挣大钱,早把那些丰厚的旅游资源抛到脑后了。”榆林旅游局一工作人员如是说。

      “我这几年在矿上一个月怎么着都能挣上6000多元,5年前在镇北台脚下摆摊每天多则20多元,少则才五六元,谁愿意去摆摊呀?在榆林,谁家也不缺这几个钱。”家住镇北台附近的农民老王,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5年前在镇北台脚上摆起卖食品的小摊位,2个月后,微薄的经济收入让老王一家悄然退出。

      “榆林人没有正视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表面上因为是煤矿的高额利润诱引,但关键是由于政府顾此失彼、重视不够。”一知情人这样解释,“2006年以前,政府部门的全体会议,有很多次竟都忘记通知旅游局参加。”

      “近10年来,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新疆、内蒙、宁夏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点,而榆林虽不乏强大的旅游资源,但从2006年才慢慢起步,确实错过了发展佳期。”省旅游系统一工作人员说。

      有效开发,占据经济增长一极

      2006年,榆林市旅游业 “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在保持榆林明清边塞重镇原有格局和风貌的基础上,以绿化环境为切入点,以六楼骑街为品牌,以古城墙、古居民院落、古寺庙等老景点为支撑,结合广场的现代气息,以生态观念优化榆林古城旅游结构。

      “我们景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厕所、停车场和服务中心是2006年后才陆续配置的,这些配套服务不断完善后,人流量增加了很多。”镇北台景区管理所所长黄平介绍。

      “没想到白云山今年会有这么多的人前来游览,我们的车在停车场转了好几圈才找到停车位。”从西安特地到白云山来烧香的王先生打趣地说,“不过,到这里住宿、饮食都比前几年方便多了。”

      短短3年的时间,榆林着力从旅游配套设置的完善、服务项目的更新入手,以旅游文化节为载体加大对外宣传和交流,使榆林迅速成为旅游行业的后起之秀,年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9.63亿元增至2008年的15.6亿元,显露出榆林旅游的巨大潜力,为“煤城”单一经济顺滑转型打开了思路。

      “旅游是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文化榆林,从旅游破题还是具有可行性的。”马瑾慎重地表示,”如果榆林的旅游产业运行成功,必将成为榆林经济发展的新增点。”

      就旅游业如何成为榆林经济的新增点,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马耀峰分析,首先是榆林有强大的非主流文化和原生态景观,这本身是榆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要明确资源和产品是两个概念,如何有效开发才是关键。其次,充分发挥榆林强大的经济后盾作用,加大投入,加大市场的营销。第三,要抓住西安这个客源地,走出去向东南发展,向渤海靠近。最后,重视游客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出游目的,让旅游真正占据经济增长的一极。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对陕北农村文化发展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吴堡话 在陕北听江浙方言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