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民俗民风 >> 浏览文章

陕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

2007/9/22 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民族文化富有生命的表现。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相遇。民歌正是这种深层的、 内在的精神的具体表露。那么这精神终生都对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这种精神也 正隐含在地域的民俗文化之中。
      陕北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融合的地区 ,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 , 逐渐形成一个自然文化的封闭区 , 也由于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风格粗矿的陕北民歌 , 而这种民歌又反映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特点。我对民歌爱好 , 应该是起源于对民俗文化的关心。因为对于许多民歌的学习是从民俗文化活动中而来。
      可以说民歌、民谣概括地反映了当地民俗 , 同时民俗活动也创造和推动了民歌的发展。
      陕北的小调和舞歌总是伴随着民俗活动的。喝酒唱“酒曲”、扬场唱 “叫风”调;打夯唱号子;丧事唱孝歌号子; 喜事说上头歌 , 等等。具体讲陕北民歌与民俗活动有以下几中关系:
      一、岁时节令
      民歌“十对花”、“公公烧媳妇”、“干妹送干哥”、“滚南路”等都是唱十二个月, 二十四个节令的。
      十对花 
      “正月里开的一个什么花儿开, 正月里开的是迎春花儿开, ……” 
      三哥哥你看美不美 
      “三月里桃花开, 所有的蜜蜂采蜜来, 你有情来我有意, 哎伊哟哟, 三哥哥你爱不爱”。
      公公烧熄妇
      “四月里来四月八, 娘娘庙上把香插, 人家插香为儿女, 咱俩道地为什么”
      滚南路 
      “二月二, 龙抬头, 背上铺盖滚南路 ” 
      想干哥 
      “正月里冻冰立春消, 三月里风吹杨柳摆, 杨柳摆, 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 等一等我" 
      光棍哭妻
      “十二月里又一年, 家家户户贴对联, 人家对联成对对, 我家对联难成对, 咋, 想起孩的娘呀” 
      小寡妇上坟
      “六月里来热难挡, 大树底下乘阴凉, 风乱草草咕碌碌转, 寡妇提篮上坟串” 以上这几个民歌在反映节令的同时, 以此为比兴, 既有表述季节特征, 也有表述民俗特点的。
      二、民间的节日
      象过春节、腊八节、端五节、六月六、重阳节、中秋节等在陕北的民俗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每一个节日的民俗文化中都有不只一首民歌或民谣来抒发这种民族情感。
      对过年的描述: 腊月里, 二十三, 我送灶马爷烧枣山; 腊月里, 二十四, 裁下对子写下宇: 腊月里, 二十五, 称下几斤黄萝卜; 腊月里, 二十六, 割的几斤肥羊肉; 腊月里, 二十七, 蒸下黄酒盘大曲; 腊月里, 二十八, 串门子大嫂把银粉擦 ; 腊月里, 二十九, 倒的几斤干烧酒; 月尽早, 吃早饭, 先担水, 后打毡, 贴对子, 打醋坛, 窗花贴土一满遍。 这首民谣可以说是一幅陕北年前过年时的风俗画。
      对寒食的描述 : 先清明, 后寒食, 不起烟火要冷吃。 蒸燕燕烙滩黄 ( 燕燕 , 即各种面花; 滩黄是一种玉米面烙饼), 过完寒食要春忙。 寒食跑, 清明跑,(读gang) 清明有雨年不荒。
      对六月六的描述“六月里来六月六 , 新麦子馍馍熬羊肉”; 对端阳节的描述“五月里来五端阳, 大软米棕子包砂糖” 重阳节的描述“九月里九重阳, 谷子糜子堆上场。” 这些习俗都是民歌民谣所歌唱的内容, 同时, 民俗也为民歌提供了题材。
      三、民间仪式歌
      民间歌谣不仅仅概括地描述了民俗的活动和风貌, 同时有些歌谣和民俗活动浑然一体, 不可分割, 这就是民间仪式歌。在陕北, 婚丧、迁喜、建造、满月都有仪式歌。
      如:撒帐歌。新娘进洞房时, 由长者持盛有五谷的碗, 边撤边唱: 脚踩吉祥云 , 手捧白玉盆 , 五谷撒空中 , 天上降甘霖 , 一撒金 , 二撒银 , 三撒撒个聚宝盆 , 四撒四季吉祥云 , 五撒五谷满丰登 , 六撒禄位高高升 , 七撒亲朋都欢庆 , 八撒八仙齐贺新 , 九撒九九归一门 , 十撒富贵满堂红。 进洞房后有上头仪式 , 唱上头歌 , 边梳边唱: 一木梳梳长 , 张家女子嫁了郎 二本梳梳长 , 夫妻对对结成双 , 三木梳梳长, 双双核桃双双枣 , 双双儿女满院跑。 站下一个阵, 坐下一板登 ( 陕北的长板登) 养小子是好的 , 穿兰衫 , 戴顶子 , 养女子要巧的, 石榴牡丹冒剪的。 瓜子油炸炸香脆的 , 夫妻要活一辈子。 
      上头应该是在古老的结发的习俗遗存。上头时在席子下边压有红包、核桃、红枣、油炸炸 (油炸面食)、花生等食品。都在暗示早生贵子 , 富贵满堂之意。
      陕北在修建窑洞时还有合龙口的仪式 , 和结婚时一样撤五谷 , 撤铜钱。歌中唱道: 一合龙口不再开 , 家添人口外添财。 窑里窑外喜气生 , 天神地仙降福来。 一撒东方甲乙木 , 二撒南方丙丁火 , 三撒西方庚辛金 , 四撒北方壬葵水 , 五撒中方戊已土。 匠工无忌 , 主家无忌 , 天无忌 , 地无忌 , 姜太公在此 , 百事无禁忌 , 大吉大利。
      遇到天不下雨时要抬龙玉 , 这时唱的仪式歌 : 龙王 (哪)老人家不是人, 他是天上降雨的神 , 百姓哭丧求不顶 , 龙王 ( 哪)老人家再不能 , 不能不把主意定 , 急急下雨万民敬 , 下得(哪)雨来人安宁 , 一年四季保太平。
      四、生活习俗
      在陕北民歌中 , 还有许多反映当地起居饮食等生活习俗的。过去日子苦时唱 “小米钱钱洋芋蛋 , 窝窝酸菜家常饭” 。日子好一点了唱“早起馍馍晌午糕 , 黑地(晚上)拿起切面刀” 。日子再好点了“四腿儿桌子放在当炕上 , 把系系壶儿放在当桌上 , 盘儿上盘儿下 , 盘儿叮当烧酒黄。”唱起居着装的有“长头发剪成短帽盖 , 拼上性命走一回” “毛兰裤子红腰带 , 看你们年轻人爱不爱” “这么长的辫子探上个天 , 这么好的妹子见不上面 ”“你妈妈打你不成才 , 露水水地里穿红鞋 , 我穿红鞋我好看 , 与你别人何相干”“丝光袜子高跟鞋 , 呼噜噜裙子 摇三摆风摆开” 。这些民歌都唱出了当地的饮食、服饰文化特点来。是一种有声的形象。 
      三十里铺--提起我家来家有名 ,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 三十里铺遇大路 , 戏楼拆了修马路。
      卖菜--家住山西石楼永和镇 , 刘家应上有家名 , 我的名子叫刘成 , 日每家(每天)卖菜过光景。青菜、白菜、白水萝卡菜 , 茄子、黄瓜带藕根 , 辣子韭菜带蒜苔 , 还有两把把嫩菠菜。白面馍馍起了面 , 葱花油饼成卷卷 , 蒸得燕燕(面花)礅点点 , 吃得憨水扯线线。
      五、自然风貌
      还有的陕北民歌唱此地的自然风情 , 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怀。如“金窝窝 , 银窝窝 , 不如自家的土窝窝”, “灰毛驴驴上来 , 灰毛驴驴下 , 一辈子没坐过好车马 ”, “上一道那个坡坡下一道道粱 , 想想小妹子的好心慌”, “太阳出来不高高 , 咱二人钻进圪崂崂”, “对把把的那个挖梁梁上哪是一个谁 , 那就是我的二小妹妹。” 
      哪达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 亮一亮嗓子定一定音 , 我把咱这二道圪梁唱上几声 , 骑好马来穿新衣 , 我的妹妹实在美 , 我和妹妹双骑上马 , 妹妹的胸脯脯就在哥哥脊背上爬, 绕过这圪粱粱拐下这畔 , 这达没有人咱拉话话 , 马驹驹撒欢羊羔羔跳 , 哪达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
      当然也有唱过去风沙侵害时的情景的: 刮大风 , 刮大风 , 今天刮的好大的风 , 刮的拦羊的钻窜洞 , 刮的碾骨碌转流星 , 刮的磨盘翻烙饼 , 大嫂赶紧把门顶 , 门里钻进一股风, 刮的三岁的娃娃转窑顶 , 七岁的娃娃满炕滚。 唱赶集路上的热闹景的: 清早上起了个早 , 赶上毛驴去赶集 , 路上的行人走的欢 , 人欢马叫真欢喜。 上坡好象钻天洞 , 下峁好象滚流星 , 三步并作两步走 , 嘴里唱着信天游。 你看那赶集的人儿连成一串串 , 男女老少笑呀笑的个甜 , 集上的货样样全 , 定边的瓜 ,佳县的枣 , 榆林的豆腐味道好 , 镇川的‘干楼 "( 食品 ) 到口酥 , 绥德的油旋(一中烧饼)千千层 , 小伙儿穿的棱缯缯 , 姑娘走路格拧拧。 
      由上叙 , 我们不难看出民歌民谣对民俗文化的表达和描述形象而又生动。让人一听如经其事 , 如见其人 ,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歌中应用了比兴、通感等修辞手法, 让人有无限的遐想和无尽的思绪。每当听着这些民歌时 , 我们眼前总要浮现出民俗活动的画面或者终会想象出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民歌对民俗文化起着推动和延续的作用。民俗文化为民歌的创作提供了生命的源泉。因而对民歌的理解只有深入到民间生活中, 才能真正掌握其文化意义上的内涵。所以说民歌就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陕北冬至节隆重的熬冬习俗
下一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陕北米酒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