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文化 >> 民俗民风 >> 浏览文章

陕北民居考察实录

2007/5/31 0:00:00 来源:原创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2003年9月16日“西北人文资源调查及数据库·民居”课题组组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顾森及组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崔伟刚由西安美院派车送往陕北对陕北民居进行实地考察。西安美院研究生王晓华代表他的导师,本课题组成员吴昊参与考察。出发后三人做了简单分工,顾森拍摄资料,崔伟刚记录采访,王晓华绘图测量。

      延安

      16日晚抵达延安。为了感受陕北窑洞的特色,三人第一站就住在延安郊区宁静的万花乡花园屯村村长家的窑洞民居中。9月17日晨延安下起中雨,利用早饭前的时间,冒雨开始了考察工作。(以下是按时间顺序列出的考察实录)

      9月17日晨 7:30
      1. 延安万花乡花园屯 厦子窑
    厦子窑虽然仍是土窑,但从外观上看已有了很大变化。厦子窑一般开在地势较平缓的崖根。两孔或三孔排列,窑外用木椽搭起厦棚遮阳挡雨,有了祭祀或敬奉神灵的神龛,窑内也有了变化,脚地多为三合土,锅台用猪血泥瓷鸡蛋皮,组成花饰图纹。土炕棱也变成了砖炕楞,墙裙炕围也讲究彩绘,靠锅灶的墙上,设有敬奉灶王爷的碑位(牌位)。窑窗贴上了窗花,窑内陈设也开始有了美学追求。土窑向厦窑的变化,是事物发展演变中一种量的积累,开始显示出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9月17日晨 7:30
      2. 延安万花乡花园屯 土窑
      陕北的民居是很独特的,以窑洞为主体,形成了一个系列窑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陕北高原的黄土也很独特,黏性和直立性特别好,人们用老镢头在土崖上挖一个上圆下方的洞,即称之为窑洞。陕北窑洞的演变史即由此开始。
      土窑是目前陕北可以见到仍然有人居住的最原始的民居,这种民居的功绩在于奠定了陕北窑洞的基本格局,具备了窑洞特有的冬暖夏凉的恒温特色,早期土窑的门窗只是在窑口居中留一个矩形的口子,用木框一隔为二,上窗下门,以后逐渐演变成了眼下多见的拱形门窗。土窑的内部特征是“土”为本,窑脚上也是土的,锅台火炕上均是土的。窑掌有摆放被褥杂物的土台子,炉灶的烟洞也在窑后的老土中。窑洞往往是一孔、两孔,单独分布在避风向阳的山坡上,充分体现了人与黄土的恋情及其对大自然的亲近。

      绥德

      9月17日9点,我们三人前往绥德县,考察绥德民居,美院的车因为有事返回西安。绥德是陕北的古城,历史上的秦扶苏和蒙恬就驻守在这里,赐死后隔大理河川而葬。生前的搭档死后亦相守相望。由于小城镇改造,我们案头资料中依山的多层排窑民居和城市中心大片老排窑民居,一被新建成片高楼所遮挡,一被半年前彻底拆除变为广场。因此绥德民居的考察实际没有了重点,只象征性的考察了一些普通民居。

      9月17日 16:40
      3. 绥德县疏属山进士巷13号 绥德县博物馆
      绥德县博物馆建于1980年(代),窑身 3米(宽)×8米(长)。是一层六间的独立拱形窑洞,保存完好。建筑材料为石、砖 ,木门。窑洞顶层铺土,铺土有一定的斜度,便于窑檐下水。屋顶有砖砌透空图案女儿墙。窑洞建筑一般都有上窑洞顶的石梯,开在窑左(右)侧。

      9月17日 17:00
      4. 绥德县疏属巷进士巷14号 绥德县城区园林管理站工会委员会  管理站建于1980年(代),(约)33米(宽)×38米(长)×35米(高) 5间。建筑材料用石料,屋顶有砖砌透空图案女儿墙。现在居住人,保存完好。

      榆林

      9月18日早饭后,我们坐出租车前往榆林,榆林是陕北民居的保护较好的,榆林地区文管会康兰英同志给我们介绍了民居的保护情况。榆林在城市规划中把民居作为文物来保护,有充分考虑。据我们掌握的案头资料,榆林城区尚存明、清住宅四合院1100座,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96座,应重点保护的有8座。四合院的形式有四种:独院式、两院式、穿院式及比连式。榆林民居建造极为讲究,大多采用“五脊六兽仰合瓦,穿廊虎抱四合头”。院落墙壁较厚,外表砖石砌筑,整个院落群体高低错落、富丽堂皇。康兰英同志全程陪同我们考察了榆林民居。

      9月18日 14:50
      5. 榆林市李学士巷23号(胡志新家)

      胡家大院是三进(院门)四合院清代建筑,外门有影壁(砖)。一道门向南开,二道门向西开,三道门向南。东房三院四间带虎尾,西边南虎尾一间窑,北虎尾一间小院穿廊,装饰有彩绘喜鹊牡丹寓意富贵,东房保存较完好。整个院落1.8米宽×5.5米长,院落地面铺条砖。东房四间窑的中窑有影龛供祖先牌位。文革中主人拆下影龛藏起来,文革后将其复原。三院门有内影壁门(木制),遇重大活动时开。三院门共四扇,正两大偏两小,平时只开其中两扇。

      9月18日 15:10
      6. 榆林市李学士上巷6号 李家院

      李家院是清代建筑,三进四合院。一进院保存较完好。

      9月18日 15:20
      7. 榆林市李学士中巷三号 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是清代的一进两开院,分东西院,穿廊虎抱 25米(宽)×5米(长深)共5间。塞上名医郭冠英家。

      9月18日 15:50
      8. 榆林市李学士上巷12号 袁家大院

      袁家大院是清代建筑,一进两院并附有后院。清代名医塞上名医袁硕甫家,主体院落约20×40=800平方米。(传)宣统二年(1910年)榆林发生瘟疫,袁家的汤药治疗并控制疫情,知府孙玉堂送匾“功同良相”,挂于南正房,匾现在保存完好。正房穿廊有木雕饰,彩绘雀替有凤穿牡丹、荷花双鹭等图案。正堂前有柏树常青和百年老葡藤。正堂院落东西四间,南北房各五间。正堂(一般为北屋)有匾“学富青囊”已遗失。现在户主袁国华(硕甫孙)、袁建忠(曾孙)。

      9月18日 16:00
      9. 榆林市八狮上巷36号 许家大院

      许家大院是民国建筑,一进四合院 ,有明显欧州建筑风格影响,北房为两间式穿廊虎抱,南房进深8米,宽约3米,共五间,附有3米宽耳房 。东西房圆柱上侧有鹰 ,荷花砖雕饰。传说此房曾作过福音堂,有传教士住过。国民政府将军邓宝珊曾住过,《榆林志》可查出邓宝珊住的具体时间。

      9月18日 16:30   
      10.榆林市李学士巷34号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刘振国)是一进两院,民国建筑。一进院门饰独特,木制结构,主要建筑7× 8米3间,残破严重,现居住人。

      9月18日 16:50
      11.榆林市牌楼巷1号尚家大院

      尚家院(尚亮奎)是清中期建筑,有过庭门,遇到婚丧时过庭门开。一进两院共5个院落, 其中院套院总面积3000平方米(50米 ×60米)。保存基本完好。(传)主人家跑边商,做皮毛生意发家置产业。

      9月18日 17:00
      12.榆林市牌楼上巷4号 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是清代建筑一进三院 ,(传)郭家主要靠开油坊、面坊发家,后有3子10孙,人丁兴旺。吃饭时要敲锣开饭,并转换吃。院落破坏较严重。

      9月18日 18:10
      13.榆林市马店巷9号 崔家大院

      崔家院现住第八代崔向峰,是一进院的明末清初建筑。南北房穿廊虎抱 11米宽×14米长,共5间,木雕砖饰简洁,北房三明两暗,两暗指东西厢房挡住一间的光线。有虎抱台,文革中被破坏。崔家现有清道光年间残匾“永”字,传说北房有三个匾,后遗失。传说崔家曾有人做过总兵,后代多做边商。崔家邻居是魏忠贤祠(传说),保存基本完好(即马店巷10号)。

      9月19日 8:30
      14.榆林市田丰年巷8号 裴家大院

      裴家大院(任家现居)是一进四合院的清初建筑。屋面大的梁架保存完好,其余基本保留,主体面积 15×20=300平方米,北房有马头垛子,有砖雕人物(樵夫)浮雕饰,南北房穿廊虎抱,梁木雕纹式简朴大方,北房穿廊雕荷花牡丹,南房有菊花、莲花。

      9月19日 9:20
      15.榆林市北大街176号 车马店

      车马店(原共有72间房)是清代建筑,一进院落的后附小院为留宿拴马。时间推测依据70年前韩家从白家老祖手中购得。100年前曾是瓷器店,后改为“复生裕”布店且临时住客,寄放货物。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西楼供养财神、关公。北楼民国31年火灾 烧毁穿廊虎抱。正门为东门,西楼两层,二层只有西楼侧一个楼梯。

      9月19日 10:00
      16.榆林市大有当巷14号 马家大院

      马家大院的一进院门照壁保存较完好。照壁有字曰:瑞集草堂永绍箕裘徵富厚,辉连奎壁欣除风雨祝平安。院落为清代建筑 ,典型建筑面积约48米。

      9月19日 10:30
      17.榆林市大有当巷4号 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是一进四合院的清代建筑 。总面积约300平方米(15米×20米),屋脊花兽砖雕花纹较大,影壁雕花有“辛亥仲春月松菊主人笔”的题款,砖雕图案芦苇六鸭图,保存较完好。传说是道光时贺总兵的家,有道光六年“骈福堂”和嘉庆十一年残匾。北房室内有太极纹饰,有木制隔扇门。此院任家在1952年,1953年全部购得。

      9月19日 11:30
      18.榆林市后水坎坨中巷1号 尚家院

      尚家院(现尚冠仲家)是清代建筑,一进两开(东西)院 。东院已建160年左右,西院140年左右,院落面积约40×6=240平方米。西院为典型院落, 东房虎抱三间 ,东院现居杂户。西院西房三间,穿廊有古家具,因拍电视剧暂时被借出,北房有的小尖顶有欧洲风格影响,因为男主人是学建筑专业,因此在房子的改建时,维修和新增部分都与原有建筑协调。这是一个改建、完善古院落较成功的例子,有范例的作用。窗台用石条铺成,照壁有“福”字。

      神木

      9月19日中午我们到达神木,神木由于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对人文资源的开发也很重视。神木县主持工作的姜副县长对我们的考察工作大力支持,交通局刘总、旅游局雷总和榆林市文联民协理事杨文延同志陪同我们考察了神木民居。

      9月19日 15:00
      19.神木县西大街北什字巷4号 白家大院

      白家大院是清代建筑的一进四合院。这个大院是我们此次陕北民居考察中所见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民居。白家祖上白兰瑞13岁成为孤儿,回民暴乱将其父母杀害并掠走白兰瑞的姐姐,成年后白兰瑞先做小生意打工倒卖羊毛,后来发家。于1865年修白家大院,至今已138年,现在第六代长孙白雄(20岁)亦做生意,且有收回白家全部房子的志向。北房正屋内有扇罩木雕:四季人物(西边)和四季花卉(东边),木雕彩绘佛龛的两边立竖柜、顶厢。白家现在还有两个椿凳,长2米可睡人休息。正堂西边沿扇罩放神主桌(供祖先),沿扇罩有2×2米炕,东厢房格子门上有“忠孝传家”的小匾,格子门和扇罩上有比较工细的六幅画,画绘于木板上。顶厢上的“八仙过海”也是画在木板上的,东格子门上有“喜鹊闹梅”木雕,西格子门上有“蛤狸闹葡萄” 木雕。佛龛镏金彩画中间是释迦像,佛龛前有八仙桌和太师椅。  北房正屋是三开间,3米宽,6米长,加上东西厢房共五间,外附东西两小院5×6米,功用是厨房。白家院保存基本完整。一道门照壁五老图砖雕在“文革”中拆下埋藏,以后才取出重新拼装,故保存完整。南屋五间 ,东西房3间。院落总面积约500平方米(25×20米),各屋都有仰尘(望板、天花板),门窗木料用山西省岢岚山红松,一道门有“践道履仁”大门匾,马头有“双麒麟”。厕所位于西南角小院。  女主人李青青文革中坐在门口和红卫兵对抗:“想毁房中东西,先打死我从我尸体上踩过去”。红卫兵退走,白家大院得以保存。

      9月19日 16:00

      20.神木县西大街什字巷3号 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建于明代,1850年左右重修。北屋正堂6柱穿廊,穿廊东西两壁上有砖雕山水画“菊酒延龄”、“雪花兆瑞”,并且书写有“兰芳”二字。正屋门有“双鱼戏水”木雕,材料红松,门窗雕花。正屋东隔扇罩“四季花”,东厢门上有“蛤狸闹葡萄”。东厢隔扇四季花旁边有对联“□□行仁心田种福”,“□□□□史学海逢源”。少主人杨齐是第八传,(传)其祖上曾是皇帝身边近臣。祖上女主人有戴凤冠照片(黑白)。
      北房正屋5间,每间3×6米,屋墙结构外砖里石,外墙上用铁钉固定名曰“铁不掉”。

      9月19日 18:00
      21.神木县西大街路南7号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是清代建筑(约160年左右)。一道门上有“忠孝传家” 门匾, 木雕门饰保存完好。一道门照壁有砖雕“双官告”图案,纹饰精美。门头有彩绘,马头有人物,西厢门上有木雕“犀牛望月”、“海马朝阳”。北正堂西小院为厨房。传说此宅院曾有两代人做过官,“双官告”砖雕就是彰显主人这一光宗耀祖的事迹。

      9月20日 14:00
      22.神木县高家堡镇 明代城墙古镇

      明代在长城沿线每四十里设一堡,高家堡即为明代长城沿线的一堡。现古镇明代墙体的城墙基本完好。古镇是明正统年余宗浚(巡抚)拓边修城,茇府置邑。据神木县乾隆二十七年的县志记载,“城围3里零38步,东南西三门,北无门”。文革前红卫兵还可以在城墙上跑步,文革后破坏。全镇60%以上民居保存原有状况。镇中心有明代建筑中兴楼,中兴楼高三层 ,正南有“镇中央”字样。南街右街长120米左右,保存完好,依然具有古街风貌。

      9月20日 14:30
      23.神木县高家堡古镇南街西4号 康家大院

      康家大院是民国建筑,一进四合院每间5米 × 2米共7间的八柱穿廊,大门上有竹梅木雕,也有动物木雕纹饰。

      9月20日 15:00
      24.神木县高家堡镇通心下巷1号 刘家大院

      一进四合院 ,刘家大院有过门庭,照壁(残)明代修建。正堂北屋是八柱穿廊,北屋门上雕花是暗八仙,材料用的是红松,民国初年修。吞口有双龙木雕,荷叶有木雕“禄马朝阳”、“犀牛望月”,中间有猴子滚绣球。建造法式用的是“五脊六兽排三瓦猫头滴水”、“莲花牡丹求其富贵”,门窗木材用山西岢岚红松。(传)主人刘瑞亭是民主人士,曾救过很多红军战士。二道门有“居处恭”三字砖雕。

      9月20日 15:30
      25.神木县高家堡镇通心下巷3号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一道门四合院,无过庭,民国建筑一道门,门头有荷叶“禄马朝阳”木雕,北正堂7柱穿廊三间窑洞。

      9月20日 15:40
      26.神木县高家堡镇十字下巷2号 杭家院

      杭家院的二层木楼是乾隆三十一年建(木梁二层上有记载),一层五间,上下十间。祖上过去做生意发家。

      9月20日 15:50
      27.神木县高家堡西城巷2号 杭家大院

      杭家大院是清末建筑,一进四合院。北屋正堂三间四柱穿廊,炕棱用石条,土炕大3米×2米,屋内有仰尘楼,用木架纸糊。

      9月20日 16:00
      28.神木县高家堡镇西街南二道巷10号 韩家大院

      韩家大院的主人韩寿萱是神木第一个留美学生(民国年间),院落是清代建的一进四合院,有门庭。一道门有“蛤狸闹葡萄”木雕门饰,原来门头有匾。影壁是“松鹤延年”、“天官赐福”,有人物图案。影壁外圈图案称作“富贵拉不断”,两边倒莲垂、芭蕉托云、四个斗□。影壁座为须弥座。北屋正堂是6柱五间穿廊,柱携子团是四季花透雕“牡丹锦鸟”、“喜鹊梅花”,西小院住小老婆,东西厢房住儿女。穿廊柱上有彩绘。

      9月20日 18:00
      29.神木县城西大街路15号 门头

      神木县西大街路,11号,一道门,照壁。

      米脂

      9月21日我们乘便车到达米脂,米脂文化局长乔雄波介绍了米脂的民居保护状况。文化局杜润斌同志陪同我们考察米脂民居。

      9月21日 14:00
      30.米脂县桃镇村一组34号 李鼎铭故居

      李鼎铭故居是民国建筑,冲沟一侧依崖式窑居四合院。有3米×8米 共 5间窑,面向南。院内石碾、石磨、贮物架、灶头等依旧,显示出一户普通民居的特色。窑洞壁上原有供奉土神的龛孔,已用作存放玉米之处。李家现存有民国十四年匾“造福桑梓”, 1980年彭真题“李鼎铭故居”的匾挂在大门上。曾孙李进初中毕业辍学在家,其妹妹李彩艳(小四岁)是三好学生。

      9月21日 16:00
      31.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城堡式窑洞庄园)的修建者是姜耀祖。姜耀祖外祖父是杨家沟马师祖。姜耀祖的父亲姜安邦原是马师祖家的长工,马师祖女儿与安邦相好。马师祖起初不同意他女儿的选择,后因女儿怀孕,只好认可这门亲事。他将马家在外面的死账给了安邦作为陪嫁。安邦想办法讨回这些债后,渐渐发家。安邦的儿子姜耀祖继承祖业,建了姜氏庄院,两家相距十华里左右。
      姜氏庄园的入口有“大岳屏藩”四个大字及 “光绪丙戌孟冬之吉;姜耀祖建并书”等石刻。庄园依山势而建,有两进院。一进院门上有“大夫第”门匾,抱鼓石雕“双龙戏珠”,门头木雕富贵牡丹,马头砖雕人物。门头有彩绘,院门侧有牛鼻式拴马桩,门柱用“须弥座”。院内窑分东北西三面九间,东南有马棚两间,西南有夏天时(天热)起用的厨房,窑洞3米×5米共九间,院中有石制养鸡窝,一院有内梯可通至上院。二院院门匾有“武魁”,门头木雕孔雀牡丹,石雕月亮门式照壁。二院为二层台(上下院),下院有石碾、石磨。上院由明五暗四六厢窑、二倒厢窑围成一个四合院,进院有垂花木门,雕刻精美,有彩绘,门头花是荷花、牡丹。
      庄院只是姜氏家业很小的一部分,姜家第四代姜纯哲现在住在姜氏庄院的外面自己建的土窑中,姜家现已有第六代。姜耀祖修建庄园,其子也没有享受终身。庄园没有一个人终生享受过,纯哲父、祖父都饱受折磨,第五代对祖上产业已心淡。现在产业归属问题仍在和政府协调。土改时姜氏庄园被分给外户,有的有契证,有的无契证,无证者是住的当时政府分给却不愿住和不敢住的人的房子。姜纯哲依然在用心维护姜氏产业,也希望被抄家的东西能归还一件以平其心。
      纯哲有四子,三女儿在上延安大学,因学费困难,正在向学校申请学费减免,纯哲谈及姜家祖产之事时眼中无限凄楚悲凉。

      9月21日 18:00
      32.米脂县城北大街49号

      一道门马头完整,明末清初建筑有双抱鼓。

      9月21日 18:10
      33.米脂北大街四十五号 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一道门保存完好,屋顶保存完好,建筑年代为明末清初。一道院照壁精彩,有联:映户雨风静,当轩星月临。北大街34号 、36号抵门而开,北大街21号,开斜门。

      9月22日 米脂县杨家沟

      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县城东南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村扶风寨的黄土坡上,西对观山梁,北靠水燕沟,东临阳山,南接崖沟,占地面积10246平方米,建筑面积7242平方米,地埋坐标为东经110°22′8″,北纬37°44′55″。旧址及周围有果树、枣树、松树等植被,旧址附近有居民30余户近200人。
      清乾隆年间,马氏家族迁居杨家沟,经世代经营,到清末年间直至土改前发展成为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清同治年间开始营造扶风寨,私宅建筑形式是“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平房”窑洞式四合院。清同治、光绪年间,建筑马氏宗祠和讲堂。
      新院于1929年动工,1939年落成。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毛泽东、周恩来住“新院”。194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
      新中国成立后,杨家沟革命旧址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76年、1981年、1984年和1998年先后四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1978年成立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杨家沟革命旧址由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即:新院)、十二月会议旧址及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等部分组成。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是窑主留日学生马醒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亲自设计、监修的私宅,建筑设计奇特,石结构拱券门楼垛口林立,11孔窑沿平面凹凸交错,飞檐雕梁,暗道取暖,三通纳凉,充分显示了陕北窑洞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新院保存良好,只是雨檐中部漏水。
      十二月会议旧址是晚清四合院窑洞建筑,院子正中倒座七间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是十二月会议旧址,正面5孔窑洞及东西两侧的6孔厢窑为叶子龙、汪东兴等同志的办公室及后勤处办公室,现在整个院落保存完好。  高级军事会议旧址位于扶风寨最高处的平台上,二进院落。入门后正面3孔窑洞,上书“讲堂”二字,东西两侧6孔厢窑对置。二进院正面是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硬山式建筑,前檐出廊,东西两侧4孔厢窑相对。
      十二月会议旧址,任弼时旧居古朴深厚,是陕北保存的一组较完整的晚清古建筑。高级会议旧址,布局合理,配置得体,是陕北地区保存的惟一的一处家族宗祠与讲堂,属晚清建筑。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是房主马醒民1929年动工兴建的新院,中西结合、构思精巧、用料考究、工艺精致,在采光、取暖、保温、纳凉、安全防范、造形审美等方面均有独创之处,整个建筑典雅雄浑,蔚为壮观,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9月22日 9:00  34.米脂县杨家沟 新院 毛泽东和周恩来旧居  新院是中华民国二十八年落成,马筑平经修。毛泽东和周恩来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在此居住,毛主席在此写的重要著作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面积3×8=24平方米共九间和3 ×10=30平方米东西两边两个仓库。建筑风格东西结合,窑高10米左右(比一般窑高一倍)、房檐有赤虎和龙头,柱子名叫通天通。中间仿欧式教堂窗,西三间仿日本式窗,东三间典型陕北式拱型窑洞门窗。东西3 × 10的房间分别是东面作为仓库,西边作为厨房。东院墙是城墙式单层,新院门口走道有图案“水推云”。

      9月22日 9:40
      35.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结构为明五暗四(两边加起来共四窑)六厢窑,倒座客厅。
      倒座客厅是独立的房子,面积2米×6米,明五是3米×8米×5间,穿廊抱厦,窑高9米,〈〈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写作和会议决议通过处。窑上有“窑檐石”,缝上有“护缝石”,原先院内东侧窑三间住管家,院外依山小窑住长工。

      9月22日 10:00
      36.杨家沟扶风寨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依山势有二院)是明末清初建筑。马氏祖先马嘉乐(明代人)发家, 马师祖是其子,马嘉乐共有五子,十一孙,二十五曾孙,五十六玄孙。
  二道门浮雕木饰寿字牡丹四凤,门头有彩绘。建筑主要结构明五暗四六厢窑,正堂明五间,每间3×8平方米。  刘氏莲如老人83岁,主席在新院时,一道院住保卫人员,二道院住供应科,战士也养猪喂鸡,枪枝靠墙放。住在院子的战士约48人。刘氏给主席的人洗过衣服,洗过被子,毛主席离开新院时因孩子在屋里哭,她而未能最后看见主席。

      下院是明五暗六 、十柱穿廊,柱头有雕花,下有独特石柱基型,窑高九米左右,柱子比一般柱子细,有高耸之感。院中有石碾、石磨 ,窑门窗木质结构,古朴大方。


      9月22日 11:00
      37.米脂县杨家沟 扶风寨上头寨  马家七爷的房产中的偏房,两间独立未依山的普通民窑,窑前有小院墙,有窑眼石、板押檐,清末修建。现主人李文友,71岁,他认为住窑洞很好,年轻时去过青海、西安、内蒙、延安,在外打工30年做石匠活,修窑洞。

      9月22日 11:10
      38.米脂扶风寨上寨 马家七老爷的庄园

      马家七老爷(传为师祖的第七子)的庄园是明末清初建筑,入院路中有石板 排水。(东)院门有“大夫第”门匾,正堂五门六窑有一个套间,3米×8米共六间,院门东侧房门窗上有彩绘,可能是侧室居所。(西)院有五间窑,倒座位置有石扇,院内有石仓储粮,规格为1.6米×1.5米×1.4米(高)。  扶风寨以木砖石为建筑材料,寨门一道门书“骥村” (马氏原籍山西杜县冀村),二道寨门书“扶风寨门”。修寨目的北防回民暴乱,平时防扰。马氏玄孙中马醒明是主席身边的参议员,是开明地主,曾办学、出国留学,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毕业后又留学日本学土木工程。马醒明1961年死于兰州,葬于杨家沟马氏祖茔。

      9月22日 11:30
      39.米脂杨家沟扶风寨 张闻天、任弼时故居

      1942年张闻天来杨家沟调查写出〈〈米脂县杨家沟调查〉〉。故居是明末清初建筑,3× 8平方米共5间,高约2丈,主人马维新曾是杨家沟最富的地主。一道门有内影壁门,大门有彩绘,“双龙戏珠”抱鼓石精美,须弥座有“猕猴抱桃”(西)和“猴抱小猴”(东),门头有“寿”字砖雕。

      9月22日 14:30
      40.米脂高渠乡高庙山村 常家大院

      常家大院(三财主家)是清末民初建筑,三财主名叫常维新,其子常有文(兄)娶马家女儿,常有章(弟)是杜斌丞的女婿。(传)常家兄弟五人现都已离开,散居北京、西安、米脂、兰州、台湾。
  一进双院依山势建 ,下院一道门抱鼓石,门头有彩绘马头砖浮雕寿福禄,二道门高台有双狮立门口,门头木雕彩绘垂莲两边有神位,二道门内(木门)还在,门匾“务本敦伦”,彩绘透雕门荷花、牡丹,上有镏金“福”字。正堂北屋五间,每间3×8平方米,是明五暗四六厢窑,门窗材料用榆木、椿木。上院门两侧有照壁 , 影壁内门东“鹤竹”西“梅鹿”,意义“鹿鹤同春”,“鹿鹤”谐音六合。上院一般住主人家 , 下院一般住佣工,上院正屋穿廊抱厦,下院有石碾、石磨。  9月22日 15:30  41.米脂高渠乡高庙山村 常家院(二财主家)  常家院(二财主家)的一院门头有彩绘木雕、双抱鼓石,一院门侧的石碾正在使用,内门影壁门口有石狮。上院正堂北屋是明五暗四六厢窑,一院门朝东南(不是正对)。

      9月22日 16:00
      42.米脂高渠乡高庙山村

      常家大财主院正在建时遇土改停工,上院完好,下院只有地基无建筑。

      9月23日 上午8:00
      43.米脂银州镇孟岔村012号 普通石窑

      44.米脂银州镇羌沟村(上午9:00) 民居排窑

      45.米脂城区排窑民居 (上午10:00)依山一层新窑,25窑到10窑不等,依山势而建 。

      9月23日 10:30
      46.米脂县东大街48号

      一进四合院,清代建筑。大门有彩绘,马头有人物竹雕砖雕,大门口有抱鼓石,院门头有“双峰耸翠”,里院门有内罩门。

      9月23日 11:00
      47.米脂县安巷侧1号的大门,米脂县东大街32号,米脂县城东大街街景,米脂县城西下巷街景,米脂县城西下巷口枣树小院(墙老)。

      佳县

      9月23日中午到达佳县,佳县是一座山城,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佳县政府和文化局对我们的考察很重视,佳县文化馆的刘世彪同志陪同我们考察了民居。

      9月23日 13:30
      48.佳县吴镇民居群落

      佳县木头峪全景

      9月23日 16:00
      49.佳县木头峪 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是清代建筑,张明良家(三百年),大门有两道门,外有彩绘木雕。正堂九柱抱厦四间面朝南,西房坐西向东,三门穿廊四柱,柱头彩绘,门窗墙全木雕,内有匾“积厚流光”金字,地头6米,窑口3.3米,柱基石从山西临县渍口运来。

      9月23日 16:20
      50.佳县木头峪 苗家大院

      苗家大院(约二百年左右)的现主人苗小信做生意跑“黄河运输”。门头有木雕双龙、有彩绘的一进四合院,雕花大门墩,门头字曰:“尚德者”。 建筑3.2× 8米(窑深)共 5间,高约6米,12柱穿廊全石结构。佳县民居很多都是“明柱抱厦”的结构。

      9月23日 16:35
      51.佳县木头峪 苗家院

      苗家大院(现84岁苗存财家)已经修建二百年左右,门头彩绘木雕双凤,马头戏曲人物,下有鹿羊图案和砖雕双象头图案。门匾“诗书门第”,院门“五脊六兽”(有功名的人才可以修),主体面积3.2米8(深)共13间,窑高6米。(传)苗存财的祖父是“拔贡”学位,即贡生考试的第一名,不用参加殿试就可以作官。

      9月23日 17:00
      52.佳县木头峪 苗家院

      苗家院(现41岁苗桂凡家)修建约二百年左右,老大院有民国时的大门内匾“仲连复生”,(传)苗家有人做过佳县教育局长。破四旧时,苗家人把旧书、官鞋交出销毁。老二院的大门内有“莲生贵子”砖浮雕。(传)据说文革时木头峪是全国报了号的地主村。

      9月23日 18:00
      53.佳县木头峪 张家院

      张家院(73岁张栋才家)现只存“文魁”院门和西院窑。祖上张习昌(父)、张代明(子)曾是两代举人。栋才父亲20岁死时栋才几个月,后来母亲也亡故,栋才在外祖父家长大。由于家境败落,文革中栋才未受多大冲击。20岁时栋才妻子产后死亡,再婚后不久二婚妻子离家出走。1954年栋才第三次结婚生五子,栋才是榆林“游黄”第一名。白发苍苍的黄河老人依旧充满热情。他回忆说:1946、1976年,木头峪遭遇黄河水灾,古历三、四月木头峪黄河水是清澈的。

      9月24日 8:30
      54.佳县县城楼院16号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75岁刘克孝家,其曾祖修)修建于光绪末年,约130年左右,正屋北窑五间3米×7米×4.5米高,南房穿廊四柱全木门窗木板墙面,有穿衣镜、老柜子。

      9月24日 9:00
      55.佳县前水门3号 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 (65岁张炯家)是一进两门四合院,道光年修。1号大门上有“敦厚”砖刻,2号门马头砖雕已破坏,门匾有字“光前裕后”,影壁墙两边分南北门,北门砖雕“双喜”,南门雕“福”字。张家人取名用“金、木、水、火、土”为序,祖上张枢做过绍兴县令,以此推断是张炯的七世祖也。  9月24日 9:30  56.佳县中街7号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一进院的清代建筑。张士如(82岁,女)的祖父修建,乔家人现在都定居在上海、西安、北京,士如侄儿定居美国。士如伯父是延安时期的最高人民法院的乔松山。张士如是木头峪张家的女儿,士如叔叔张明良是70年代延安歌舞团的文艺人才,士如的姑姑是张炯的叔伯房祖母,士如的姑姑的儿子曾在广东韶关做地委书记,文革中由于是革命家庭而没受到冲击。
      9月24日 10:00
      57.佳县县城高家巷1号 高家院

      高家院门头木雕彩绘双龙,浮雕木门匾 “礼羲丰年”,马头砖雕戏曲人物。高家人高承谋去世一百多年了,清代做过山西省的官。陈、张两家买了高家的房子,高家已后继无人。

      9月24日 下午5点
      58.清间县城排窑群落(坐东向西)

      延安

      9月24日晚我们又回到延安,延安市美协主席宋如新给我们又介绍了陕北民居的特点和许多新的资料,补充了我们的考察记录的不足。延安又下起了中雨,延安市艺术学校李世明校长陪同我们考察。

      9月25日 8:00
      59.延安枣园

      张闻天、周恩来旧居四间

      毛主席旧居 5间
      朱德旧居 5间

      9月25日

      60.延安大学排窑

      9月25日 10:35
      61.杨家岭  七大礼堂

      中共中央办公厅(文艺座谈会会址 )
      杨家岭朱德旧居 依山挖进 4间

      杨家岭主席旧居 依崖式 3间(石面)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 客厅(2.5米×12米)和卧室中通, 卧室面积和办公室面积是(2.5米×5米),窑外观是曲面而且依山。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陕北“转九曲”与“燎百病”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陕北冬至节隆重的熬冬习俗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