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
您现在位置:陕北网 >> 陕北旅游 >> 景点介绍 >> 浏览文章

宜川介绍

2007/6/28 0:00:00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宜川壶口瀑布

      地理位置
      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地处东径109°41′36″至110°32′44″、北纬35°42′39″至36°23′39″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南与黄龙、韩城为邻,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北接延长、宝塔区。被誉为“天下奇观”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和陕西省蟒头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宜川境内。

      人口资源

      全县辖5镇7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14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委会,63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县共有30483户,总人口1121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35人。共有劳动力40507人,人口密度为38人/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宜川地处渭北高原、黄河沿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川原相间,分为三个地貌区:黄河沿岸为薄层黄土覆盖的石质丘陵区;县川河以北为黄土破碎塬区;西南部为丘陵土石山区。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南高、东低的簸箕状地形。境内山脉属横山山系,自北而南有云岩山、野雀山、虎头山、七郎山、凤翅山、蟒头山、茹岭山、盘古山和八郎山等九座大山,全县最高海拨1710米,最低海拨388米。属暖温带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区域性小气候明显,西南林区凉爽湿润,东部黄河沿岸炎热干燥。 年平均气温9.9℃、 极端气温39.9℃、-22.4℃, 无霜期167天,年均降水量571毫米,年日照2436小时。

      水土资源

      全县东西长76.36公里,南北宽75.32公里,土地总面积293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5平方公里,农耕地16291公顷,林地237263公顷,草地66728公顷。森林覆盖率50%,以杨树、桦树、栎树为主, 木材蓄积量285万立方米,经济林木有苹果、红枣、核桃、柿子、花椒等。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自北而南并列有汾川河、仕望河、鹿儿川河、白水川河、如意川河、猴儿川河等六条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5115.5平方公里,河道中下游落差较大,年总径流量17263立方米, 水力蕴藏量29560千瓦,可开发5023千瓦,适宜建设水电站。

      矿产资源

      宜川矿产资源比较缺乏,仅有零星石油、煤、石灰、黄河砂、铜、铁等资源,多系小型矿床,除石油开采近年取得一定成效外,其它基本均无工业开采价值。已探明矿产储量:石灰岩2亿吨、煤50万吨,黄河砂10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闻名中外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宜川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属全国第二大瀑布, 唯一黄色瀑布,被誉为“天下奇观”。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后又被列入1997年“中国旅游年”推出的35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1997年, 宜川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主要游览景点有:瀑布群、民国石刻、古朴门楼、十里龙槽、孟门山、铁索桥、圪针滩、明清一条街、古渡口遗址、艄公宅院、石堡寨风情等。近年来,宜川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把旅游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戏,不断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先后完成黄河大桥至瀑布4公里水泥路面铺筑,架通了甘草至景点21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开通了程控电话,景区观瀑舫建成投入使用。旅游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延壶路、渭清线、309国道茶宜段公路相继改造升级并通车,宜蟒路、宜集韩路年内均可完成并通车,沿黄公路、壶口瀑布至禹门口水上航线两条重要陆水通道建设正在争取立项之中,壶口小型飞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开始,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快捷旅游线路即将全面形成,蟒头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喜鹊湖度假村开发势头强劲,成为围绕壶口旅游的系列景点。宜川旅游经济势头强劲,200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门票收入196万元,综合收入1960万元。

      农村经济

      宜川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兴果种草,强游上棚,果牧富民,旅游强县”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面推进产业化建设进程。农村产业化步伐全面加快,形成了以梨果、草畜、棚栽三大产业支撑农村经济的产业格局。果业生产坚持苹果、壶口梨、花椒干鲜果并举,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14万亩,其国挂果6万亩,主要分布在丹州、秋林、牛家佃、新市河、云岩、高柏、阁楼、交里、壶口等九个乡镇;壶口梨总面积达到2.5万亩,主要分布在壶口、高柏两乡镇;花椒总面积达到5.1万亩,以集义、寿峰、秋林镇局部为主的花椒基地已经建成,宜川县1997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花椒之乡”。棚栽业开发前景广阔,以英旺、丹州、交里、云岩四乡镇川道为中心,已新建高效大棚1570座。草畜业持续发展,2002年羊子存栏2.3万只,其中舍养533户,7171只;全县人工种草面积6.5万亩,农业基本条件全面改善,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电、村村通程控电话”的“三通”目标。乡镇企业稳步发展,2002年完成总产值11040万元,营业收入1017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060万元。大力实施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1998年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 年被列为全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试点县。

      科技、教育

      科技系统下设科协、科技局、农函大宜川分校各1个和各级农技站50所, 全县共有在职各类技术人员2597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717人,科技对经济贡献率极大提高。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72所, 其中高中1所、初中8所、小学243所、幼儿园22所,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共有1848人,在校中小学261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2002年高考录取上二类本科线111名,名列全市第二;上一类本科线62人,上线率居全市第一。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

      文化团体有县文化馆、图书馆、蒲剧团、新华书店、电影院各1个和乡镇文化站14人。1995 年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胸鼓之乡”称号。体育系统有体育场、训练场800平方米,组建有田径、射击、举重、乒乓球等训练队。广播电视系统下设14个乡镇广播站和县广播站、有线电视台,城区有线电视入网率95%,用户5500户,全县电视覆盖率98%, 广播覆盖率85%。

      卫生、计生

      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9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中心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7个, 编制病床276张,万人拥有病床22.6张。全县农村卫生室200个,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2人,计生系统共有5个中心站和1个县宣技站,9个基层计生站。2001 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68‰,自然增长率为3.98‰,计划生育率 97.7%,重点对象“三查”率99.8%。

      公路交通

      宜川境内公路总长822公里, 309国道兰(州)宜(川)路,省道201线渭(南)清(涧)路,延壶路、 沿黄公路等干线贯穿境内。从1997年起至2002年, 全面实施了各个公路改建工程和乡乡通油路、铺砂石路工程,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公路完好率达到60%。

      财税金融、商贸

      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1633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7万元,财政支出9298万元。金融系统2002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44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0724万元。全县共有商贸企业23个,粮贸企业13个。2002 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7130.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236 万元。

  国民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川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重点, 全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连续大灾之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64万元, 同比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元,净增90元;财政收入1633万元,增长8.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397万元。

      地特产品

      宜川烟叶畅销全国:果品运销国内外,“红富士”、“小国光”等6 个品种先后三十余次获省市优质产品奖,壶口酥梨连年获全省第一;以“大红袍”为主的花椒受到青睐,供不应求,柿子、核桃、木耳及野生动物极具市场潜力。属陕北“三鼓”之一的“宜川胸鼓”以其矫捷刚劲、潇洒奔放、清脆爽朗、节奏明快的风格独树一帜,曾多次在全国各地汇报演出。宜川壶口剪纸、农民画、刺绣、根雕、壶口陶艺风格独具,受到各界游客喜爱,成为宜川对外开放的友好使者。

  历史沿革

      宜川历史悠久,古系雍州之域,西魏大统三年,始置义川县,至今有近1500年历史。宋太平天国初,为避太宗匡义名讳,将义川改为宜川。明清时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废道后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四年隶属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8年3月宜川解放后属黄龙分区,1950 年以来先后归属延安专区、延安地区、延安市至今。重大历史事件有宜川战役、秋林会议,重要历史人物有罗汝才、付东华、赵正化、范世昌、邓景亭。

0% (0)
0% (10)
关键字:
上一篇: 洛川介绍
下一篇:黄龙介绍

网友评论

    true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